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中水流分叉呈辫状,出现了心滩、沙洲广布以及沙丘连绵起伏等奇特的现象。

藏木水电站位于西藏加查县境内,是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也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2014年11月23日,历时近8年、总投资96亿元的藏木水电站投产发电。

下面左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某河段示意图,右图为曲水段某河谷影像图。

(1)简述藏木水电站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2)据图分析曲水处河段沙洲广布的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推测加查段河流特征。

 

(1)河流径流量丰富;地处青藏高原,地势落差大;移民少,耕地占用少。 (2)上游河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曲水段河谷开阔,水流缓慢,有利于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 (3)侵蚀作用显著,河谷狭窄;地形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 本题考查水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和河流特征。 (1)水电站建设的区位条件可从径流量、落差以及建设成本、移民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该河段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水能丰富;该地区地形崎岖,耕地少,经济落后,人口密度较小,所以需要移民数量少。 (2)根据所学知识沙洲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上游河流落差大,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中游多辫状水系,说明地势起伏较小,泥沙沉积作用强烈,故形成大量沙洲。 (3)读图加查段河流落差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能丰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山古镇(渝、黔、川交界处)的自然景色,最美莫过于太和梯田。该镇的太和梯田,与南方梯田无异,窄小、弯长、重叠,但走近它,就知建造之艰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修建梯田有利于

A. 改善土壤肥力    B. 改善水热条件

C. 提高机械化水平    D. 减轻水土流失

2.当地常见的民俗活动是

A. 中秋打糍粑    B. 端午赛龙舟

C. 春节蒸馒头    D. 元宵扭秧歌

 

查看答案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下图为张掖某处丹霞地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该丹霞地貌的主要岩石类型为

A. 变质岩    B. 沉积岩    C. 玄武岩    D. 花岗岩

2.形成张掖丹霞地貌四壁陡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冰川侵蚀    C. 风力侵蚀    D. 海浪侵蚀

 

查看答案

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所示的月份可能是(   )

A. 1月    B. 3月    C. 7月    D. 11月

2.该绿洲可能位于(   )

A. 吐鲁番盆地    B. 腾格里沙漠    C. 呼伦贝尔草原    D. 鄂尔多斯高原

3.关于图中情况捕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B. 第一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绿洲吹向沙漠

C. 第二天0:00-6: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D. 第二天9:00-15:00之间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

 

查看答案

干热岩是一种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埋深数千米,其温度一般大于200℃。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可能为我国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

A. 青藏高原    B. 长江三角洲    C. 松嫩平原    D. 黄土高原

2.干热岩发电

A. 季节性强    B. 技术要求低    C. 大气污染严重    D. 有利于改善环境

 

查看答案

地处阿拉斯加的楚加奇国家森林是美国第二大国家森林。该地区的森林、河流、湖泊、山脉及冰川美景令人终生难忘。下图为该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波蒂奇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波蒂奇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地下水    B. 雨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冰雪融水

2.楚加奇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A. 针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硬叶林

3.一年中最适合游客观赏阿拉斯加冰川的时间是

A. 12-1月    B. 3-5月    C. 6-8月    D. 9-12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