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
材料二 我国北方15个省(市、区)2005年1月气温距平及采暖耗能变率图
(1)从图中看,北方大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明显偏高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3)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 ℃~6.4 ℃。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下图空白方框中。
A.极地和高山冰川融化
B.毁林
C.沿海低地被淹
D.燃烧矿物燃料
(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
(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_;②_;③__;④__。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
(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全球气温两者基本呈________(正或负)相关关系。
(2)从图乙看出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效应。
(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3点)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 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 农牧交错带不受影响
C.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D. 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
A. 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少对热带雨林砍伐
C. 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 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