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

(1)从图甲和图乙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全球气温两者基本呈________(正或负)相关关系。

(2)从图乙看出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效应。

(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过度砍伐森林

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3点)

 

(1)正 (2)波动上升 温室 (3)BD (4)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等。 【解析】 试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从图中看随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两者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 (2)从图乙可看出温度波动上升,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过度砍伐森林和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BD正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影响较小。 (4)避免温室效应的措施可从增加植被面积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两方面来分析,如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控制人口数量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 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 农牧交错带不受影响

C.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D. 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

A. 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少对热带雨林砍伐

C. 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

D. 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

 

查看答案

2015年第2l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下图为“地表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

A.

B.

C.

D.

2.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 全球各纬度降水量均增加

B. 全球热带雨林的面积缩小

C. 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D. 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查看答案

联合国《2012年碳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十分明显。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 雪线下降

B. 能耗减少

C. 冻土融化

D. 物种增加

2.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煤炭燃烧 ②围湖造田 ③砍伐森林 ④抽取地下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大力植树造林 

②推行火力发电 

③倡导低碳消费 

④发展循环经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近年,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西萨摩亚和图瓦卢等低地岛国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回答下列问题。

1.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臭氧层空洞

C. 环境污染

D. 酸雨危害严重

2.下列选项中,能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  )

A. 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 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

C. 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

D. 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所示环节中,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最关键的环节是

A. A    B. B    C. C    D. D

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

B. 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 开展退耕还湖工程,提高湿地调节功能

D. 发展洁净煤技术,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