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所示环节中,表示全球气候变暖最关键的环节是
A. A B. B C. C D. D
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 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慢工业发展步伐
B. 加快石油勘探开发,形成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 开展退耕还湖工程,提高湿地调节功能
D. 发展洁净煤技术,减轻大气环境污染
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
A. 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 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 生产工艺水平低
D. 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2.防治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有( )
A. 各国要各自制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不去管别的国家
B.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C. 砍伐森林,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
D. 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
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回答下列各题。
1.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爆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人类控制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
A. 减少能源的使用 B. 提高能源利用率
C. 加快常规能源的开发 D. 实现经济全球化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完成各题。
1.图中所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 海平面的上升 B. 城市数量增多
C. 动物数量减少 D. 冰雪覆盖扩大
2.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 修筑水利工程 B. 控制大城市规模
C. 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 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目标,还将“在2020年前,把非化石燃料在初级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提高至约15%,并在2005年的基础上,将森林面积增加4 000万 hm2,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 m3。”
1.我国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下列产业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 )
A. 钢铁工业
B. 机电工业
C. 纺织工业
D. 电子工业
2.下列措施中能有效地实现“把非化石燃料在初级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提高至约15%”目标的是( )
①加大对汽车市场的培育,提高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②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在建核电站最多的国家
③国家加大对太阳能利用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
④国家财政支持农村地区使用秸秆发电、制沼气
⑤加快对东部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勘探,提高石油的自给率
⑥加快对风力资源的调查,提高风能的开发率
A. ①③④⑤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氮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辐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能量最强的是紫外线
B. ②是对流层大气的根本热源
C. ③一般只出现在夜晚
D. ④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2.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
A. 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 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 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 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 光照增强
B. 水土流失加重
C. 气候变暖
D. 降水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