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_____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该图表示...

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以_____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该图表示的 节 气 为 _____, 其 判 断 依 据 是   

 

(2)晨昏线 MPN 中晨线是_____。 P 点地方时为_____ 时, 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

(3)此时,M 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正午太阳 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

(4)此时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_____

 

(1)南(1分) 冬至(1分)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1分) (2)MP线(1分) 0时(1分) 17时(1分) (3)66°34′(2分) 由南回归线(或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4)(23°26′S , 45°E)(2分) 【解析】 试题 (1)根据箭头所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图为南半球;南极圈内为极昼,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2)根据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特点及图中昼半球的分布,可知太阳光线应从右侧水平照过来。MP线为顺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线,故为晨线。P点在夜半球正中经线上,时间为0(24)时。根据0°经线及自转方向,可知P点为135°W,P点为0时,45°E为12时,可计算北京时间为17时。 (3)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M点位于赤道,距南回归线23°26′,所以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66°3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即南回归线(或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4)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即23°26′S , 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点,结合上题,P点为0时,45°E为12时,所以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 , 45°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 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  )

A. 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B. 洪(冲)积扇、三角洲

C.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D. 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2.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

A. 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 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 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 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M 处地貌是由于下列哪种作用形成的

A. 风力堆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侵蚀    D. 海浪侵蚀

2.①②③三岩层按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应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3.如果在③岩层中发现了大量的珊瑚化石,则③岩层可能是

A. 玄武岩    B. 大理岩    C. 石灰岩    D. 石英岩

 

查看答案

对下图中①②③④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处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张力作用    B. ②处地貌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C. ③处主要发育在河流的中上游    D. ④处常形成沟谷、河流

 

查看答案

下面四幅图主要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海域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    B. 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没有    C. 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    D. 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

2.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数码表示的洋流分别是

A. 都是寒流    B. 都是暖流    C. 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D. 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

3.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途经 a 处,流向自东向西          ②途经 b 处,流向自西向东

③途经 c 处,流向自东向西          ④途经 d 处,流向自西向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