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3 年 12 月 25 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3 年 12 月 25 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如图 )主体工程胜利完工,于 2014 年汛后正式通水。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 60 亿立方米以上,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维持,从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围、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区的含水层已呈疏干状态。

截至 2018 年 9 月:中线一期工程已不间断安全供水 1371 天,共调水 169.29 亿立方米,累计向京津冀豫 4 省市供水超 158 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 1 亿人,可使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将有显著改善。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一直保持或优于Ⅱ类。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1)说明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对受水地区的有利影响。

 

(1)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量不稳定;人口众多, 工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可利用淡水资源减少。 (2)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或满足生活用水);有效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或减轻干旱灾害的影响);减少地下水开采,避免超采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环境(或缓解地面沉降);增加生态补水,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调水后对受水地区的有利影响。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和问题,发散思维,多角度的组织答案。 第(1)小题,中线工程受水区主要是华北平原,华北平原缺水的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量不稳定)和社会经济方面(人口众多, 工农业发展迅速,需水量大;地表水污染严重,可利用淡水资源减少)分析即可。第(2)小题,根据材料可知,中线工程受水区现状年均缺水量在 60 亿立方米以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可以为华北地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源(或满足生活用水);水资源短缺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调水后可以有效改善工、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或减轻干旱灾害的影响);减少地下水开采,避免超采地下水,改善地下水环境(或缓解地面沉降);增加生态补水,改善生态环境。 意义 方面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的有利条件。

(2)分析黄河下游航运能力较差的原因。

(3)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 年 10 月,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国务院出台了《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规定》。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沪宁杭工业区,南接珠三角洲工业区,西连内陆,腹地宽广,辐射范围大。下图分别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福建省地理环境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福建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分别为福建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的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二,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

A. 东部沿海消费水电、核电为主

B. 蒙东基地生产主要是煤炭、石油

C. 华北地区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

D. 西南基地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

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

①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

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 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以下属于阶段Ⅱ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 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B. 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C. 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D. 工业附加值增长较慢

 

查看答案

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温度为 20~27 ℃,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下图为我国某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充分考虑气候特征,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

A. 松嫩平原    B. 塔里木盆地    C. 雅鲁藏布江谷地    D. 江南丘陵

2.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③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 ④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