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 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2.以下属于阶段Ⅱ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 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B. 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C. 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D. 工业附加值增长较慢

 

1. C 2. A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20世纪70~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而工业产值低,变化小;90年代后,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高,变化大,C符合题意,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特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90年,第二阶段为1990年以后,阶段Ⅱ工业发展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A正确;外商的投资规模扩大,B错; 第一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短缺,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C错;由图可知,第二阶段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错。故选A。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 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 国的 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存在 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温度为 20~27 ℃,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下图为我国某地秸秆菌业循环利用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充分考虑气候特征,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该生产模式的是

A. 松嫩平原    B. 塔里木盆地    C. 雅鲁藏布江谷地    D. 江南丘陵

2.该生产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①增加农民收入 ②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③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 ④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l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

下表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11-12题。

1.该地形区是( )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 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 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C.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 质量较好,市场需求多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

A. 市场    B. 劳动力

C. 交通    D. 原料

2.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 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 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 实现产业升级,减少用工数量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 二氧化碳减少

B. 全球降水增多

C. 冰川体积增大

D. 全球气候变暖

2.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 伐木与深加工

B. 开发矿产资源

C. 由毁林到造林

D. 严禁砍伐森林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省 1997~2007 年农业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省是

A. 青海省    B. 贵州省    C. 黑龙江省    D. 福建省

2.该省 1997~2007 年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态破坏、被迫弃耕    B. 建设用地大量侵占

C. 保护环境、生态退耕    D.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