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西部的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西部的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被称为“旱地之泽”。第四纪前该地处于下沉状态,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地壳抬升和沉积淤填,大湖逐渐消亡。现在,平原上仍是湿地遍布,江河漫流,成了大湖最后的眼泪。

白城西部的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候鸟南迁越冬的中途站。但与传统意义的江南水乡不同,这里人们说的最多的是“怕旱”。为了应对“缺水”问题,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该地农业灌溉不同于传统的渠灌,而采取了节水井灌的方式。

(1)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

(2)对比江南水乡,解释为什么白城人“怕旱”?

(3)从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评价当地生产活动,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1)地势低洼,河流汇聚于此;湖泊沉积物质黏重,水分不易渗透;冬季冻土层,透水性差 (2)江南地处季风区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白城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处,降水量小且不稳定(降水时间不规律)。相对江南地区,该地在春秋时晴天多,蒸发量大;该地的湖泊、沼泽等地表水盐碱度高,无法饮用;江南的河流湖泊相互补给,盐度低,水质好 (3)评价:合理利用水资源;井灌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地盐碱化风险;减少输水过程的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建立自然保护区,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建议:充分利用温差大,光照强的气候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打造绿色品牌;加大科技研发,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解析】 (1)白城第四纪前该地处于下沉状态,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地壳抬升和沉积淤填,地势低洼,河流汇聚于此; 湖泊沉积物质黏重,水分不易渗透;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冻土层,透水性差,地表不不易下渗, 江河漫流 ;因气候干旱,故形成旱地之泽。 (2)白城人“怕旱”主要是怕没有可为生产生活用的淡水资源,要从当地气候进行比较分析;江南地处季风区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白城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处,降水量小且不稳定(降水时间不规律)。相对江南地区,该地在春秋时晴天多,蒸发量大;该地的湖泊、沼泽等地表水盐碱度高,缺少生产生活用的淡水资源;江南的河流湖泊相互补给,盐度低,水质好,淡水资源丰富。 (3)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评价生产活动:当地采取了节水井灌的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井灌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地盐碱化风险;减少输水过程的水分蒸发,节约水资源;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评价生产活动:建立自然保护区,注重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要考虑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向:充分利用温差大,光照强的气候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打造绿色品牌,做到生态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加大科技研发,进行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做到经济可持续。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可持续发展。“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与当地地形、故有的湖泊及气候有关。白城人“怕旱”主要是怕没有可为生产生活用的淡水资源,要从当地气候进行对比分析。从资源利用的角度评价生产活动:当地采取了节水井灌的方式,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土地盐碱化风险;减少输水过程的水分蒸发。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评价生产活动: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要考虑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向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10℃左右开始发芽。在35℃以上的高温及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幼嫩芽叶会灼伤;在10℃以下,茶树生长缓慢或停止。茶树生长环境最宜漫射光,忌阳光直射。

材料二  碧螺春创制于明朝,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茶树、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具有茶香果味,品质优异。虽然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由于采茶工价逐年上升等因素,产量一直没有明显提高。2016年1月份,洞庭山遭遇百年一遇的严寒,但总的来说对“洞庭碧螺春”的影响却不大。

材料三  洞庭碧螺春产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碧螺春品质优良的原因。

(2)试分析2016年1月份洞庭山遭遇的严寒,对“洞庭碧螺春”影响不大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洞庭碧螺春”产量难以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旱地面积之和。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是指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它是反映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下表为我国四个省区(海南、浙江、黑龙江、新疆)2016年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四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类型的差异

②降水的差异

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④劳动力数量的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图中甲、乙、丙、丁四省区主要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A. 棉花、茶叶、天然橡胶、甜菜    B. 油菜、亚麻、黄麻、冬小麦

C. 油橄榄、茶叶、春小麦、甜菜    D. 棉花、花生、天然橡胶、油菜

3.甲省区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最高,这说明甲省区

A. 降水量少,农田灌溉要求高    B. 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裕

C. 劳动力多,工程建设成本低    D. 地表起伏比较大,便于灌溉

 

查看答案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下图为长三角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川渝地区相比,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资金充足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在与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川渝地区应重点发展

A. 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B. 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 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D. 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查看答案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

B. 各区域间有明确的界线

C.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

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2.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A. “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 “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 “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 “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查看答案

四川德昌地处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安宁河谷地带,低纬度高原河谷的独特位置是种植草莓的“天然温室”。德昌草莓在每年11月中旬开始成熟,陆续上市,一直持续到翌年5月底结束。通过专业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德昌草莓远销海内外,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农业品牌名片。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德昌被誉为种植草莓的“天然温室”,其主要理由是

A. 低纬度的高原河谷,冬春季光热资源较丰富

B. 草莓生长期阴雨天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C. 地处河谷,热量不易散失,保温效果好

D. 位于高原河谷,气温较高

2.德昌露天冬草莓上市早、鲜果供应时间长的原因是

A. 空气清新,光合作用充分,草莓生长旺盛

B. 冬春季节气温较高且稳定,持续时间长

C. 水质优良,草莓生长速度快

D. 河谷地带冲积土壤深厚肥沃,环保无污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