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

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 增加土层深度    B. 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C. 增加耕地面积    D. 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2.“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A. 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B. 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

C. 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    D. 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

 

1. D 2. C 【解析】 在古文原义中,“上田”指高旱地,水源短缺,沟中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所以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要便于灌溉和排水,不能沟垄法种植。 1. 根据材料,“上田弃亩” 是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如图a所示,农作物种植在沟中,在古文原义中,“上田”指高旱地,水源短缺,沟中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所以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D对。增加土层深度不是主要目的,A错。不能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不能增加耕地面积,A、B、C错。 2.“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要便于灌溉和排水,不能沟垄法种植,C对。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强烈光照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3月25日中央审议通过《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

A. 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 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C. 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2.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某区域天气图

(1)从气压状况看,A属于_____(天气系统);从气流状况看,B属于______(天气系统)。

(2)A地的昼夜温差比B地的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C、D、E、F四地中有降水的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

(4) C地未来一两天的天气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7月亚洲季风情况的是_____图。

(2)东亚1月盛行_____风,P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

(3)东亚受C风影响时,气候特征为_____,受到A风影响时,气候特征为______;该地区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其根本原因是_____

(4)D处盛行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左图上标出热力环流模式______

(2)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

(4)若图中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白天或夜晚)

(5)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右图的A、B、C三地中的______地;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应选在右图的A、B、C三地中的______地。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以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CD是______(填晨线或昏线)。

(2)A、B、D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

(3)此时D点是______时,昼长是______小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

(5)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时,此日D点的正午太阳高______度角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