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950~2000年世界气候明显变_______...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950~2000年世界气候明显变________,影响因素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因素。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__,其中,中纬度地区____,低纬度地区____。

(3)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至少列举3点)。

(4)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请你说一说“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1)暖 自然 人为 (2)地域差异(或区域性) 明显变暖 变暖不明显 (3)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4)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减缓大气增温的速度。(主要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分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地理信息的获取及知识迁移能力,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 (1)读图可知,图中1950-2000年全球气候明显变暖,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2)读图结合图例,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地区差异,中温带地区上升幅度大,明显变暖,而低纬度变暖不明显。 (3)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主要从海平面上升读土地、土壤及港口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4)节能减排的意义主要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控制全球变暖角度分析。具体体现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减缓大气增温的速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时期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

(2)将下列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B.冰川融化

C.干湿地区发生变化

D.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

E.气候变暖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新中国成立后东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自1951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变化的趋势和降水年际变化的特点是

说明气候发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及这种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

(2)近年来,天津市对全球气候变暖格外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天津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3)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21世纪中期碳排放的目标,试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说明我国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这反映了(  )

A. 地壳活动加剧

B. 黄赤交角增大

C. 太阳辐射增强

D. 全球气候变暖

2.以上现象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高纬地区作物减产,低纬作物增产

B. 全球水量增多,水资源丰富

C. 热带沙漠气候区会变得湿润

D. 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年等温线(℃)变化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  )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南方地区

D. 东北地区

2.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  )

A. 甜菜种植区域南移

B. 小麦种植海拔降低

C. 水稻种植北界北移

D. 油菜开花期滞后

 

查看答案

    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后,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造成了大气环流紊乱等,对生物圈及农业生产产生各种影响。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近现代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后果是

A. 森林面积锐减 B. 海平面升高 C. 冰川融化 D. 沿海低地被淹

2.“大气环流紊乱”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重大影响有

A. 减少了自然灾害 B. 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C. 对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D. 使得酸雨危害更加严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