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华东地区的A省和S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S市科技人才密集,GDP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但能源、矿产资源较贫乏,2012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60%。A省地处内陆,劳动力资源丰富,第二产业居主导地位并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立体快速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铁路密度、通车里程居华东地区之首。
材料二 下表为某年A省和S市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对比表。(单位:%)
(注: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其增长速度能反映工业发展状况。)
(1)两省市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试分析A省承接S市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S市转移出经济附加值低的企业后,集中力量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简析产业转移对S市发展的意义。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中国台湾PC(计算机)生产企业宏基集团在重庆市兴建新的PC全球制造中心,带动相关配套企业60多家落户重庆,形成了18个电脑零部件基地。
材料二 重庆位置示意图。
(1)说明与PC生产相关的企业在重庆集聚的原因。
(2)分析重庆承接PC制造业对重庆市的有利影响。
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上图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下图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
材料二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结合上图和文字材料分析,说明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请各答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