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黄河金三角区”。...

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和陕西省渭南市,共同构成了“黄河金三角区”。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①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②黄河的便利水运 

③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④科技、教育水平较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产业转移可能对该地区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 大面积草场被占用,草场面积缩小

B. 就业机会减少

C.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加重

D. 对当地原有工业造成冲击,影响经济发展

 

1. C 2. C 【解析】 1.“黄河金三角”位于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运,排除②;位于我国中、西部经济地区,相对于东部经济地区,其经济、科技水平较为落后,排除④。当地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优势,故答案选C。 2.“黄河金三角”为半湿润地区,没有大面积的草场,产业转移会占用一定的耕地,故A选项错误;产业转移会增加迁入地的就业机会,故B选项错误;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不利影响是加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加剧环境污染,故C选项正确;产业转移会加快迁入地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故D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图示意其一般模式。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图示模式中

A. 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 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 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 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 普通服装制造    B. 汽车制造    C. 金属冶炼    D. 甘蔗制糖

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 原材料价格    B. 交通条件    C. 工人工资    D. 市场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

B. 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C. 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D. 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2.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 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 三次产业转移均促进了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 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世界汽车工业基地及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 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汽车工业发展

B. 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C. 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 国土辽阔,有利于汽车工业发展

2.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得益于(  )

A. 原料、燃料丰富

B. 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 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 重视科技投入,人力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

据安徽省合作交流办公室2014年初统计,受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影响,安徽利用外省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仍是全国承接产业的佼佼者,全省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数量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成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佼佼者的主要原因是(  )

①科技进步,人才丰富 

②土地、能源、劳动力成本较低 

③靠近沪苏浙发达地区,联系方便 

④区域工业化水平高,产业协作条件优越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安徽大量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是(  )

A. 使我国工业中心由沿海转向内地

B. 城市化速度加快,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 成为推动安徽省工业化的重要动力

D. 使本省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的产品

 

查看答案

读甲、乙两地某同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两地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润较高的是甲地

B. 从乙地迁往甲地可以降低成本

C. 该企业可能是啤酒厂

D. 该企业迁移应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劳动力

2.关于该类企业转移带来的主要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 

②移出地短期内可能有人员失业 

③不利于移入地产业结构调整 

④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