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2000年及2010年人口统计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人口统计数据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劳动力总数减少 B. 性别比例渐趋均衡 C. 城市化速度减慢 D. 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2.下列文化现象对上题中统计数据变化有明显影响的是
A. 多子多福 B. 学而优则仕 C. 男女都一样 D. 安土重迁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 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 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 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 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迁移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读下面“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地加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按从优到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题文)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下题。
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 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C.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D. 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小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 水土流失 B. 森林锐减
C. 土地荒漠化 D. 矿产资源枯竭
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
A. 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 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 农作侵入牧区 D. 土地生产力下降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问题。
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 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 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 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 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 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 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