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

(2)比较A、B、D三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________。

(3)这一天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C点的地方时是______时,北京时间为______时。

(4)在B地,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时间间隔为________小时,叫_______日。

(5)这一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

(6)请将A、B、C、D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

 

(1)冬至日 (2) B>A>D (3)(23°26′S,30°E) 6 18 (4)24 太阳 (5)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66°34′S—90°S 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6)C>B>A>D 【解析】 (1)根据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因此,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日。 (2)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据此A、B、D三点的自转线速度的大小为B>A>D。 (3)这一天为冬至,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A点为0°此时为10点,直射点为12点,据此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30°E,故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30°E),C点与穿过赤道的晨线上的点经度相同,赤道上6点日出,故其地方时是6时,根据A点为0°此时为10点,北京时间为18时。 (4)在B地,随着地球自转,从日出到第二天日出,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5)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为冬至,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此时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即66°34′S—90°S 。 (6)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结合图中四地位置可知其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C>B>A>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小题。

1.根据地震波横波(S)与纵波(P)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确定外核物质接近液体状态的主要依据是(     )

A. S.P波波速明显增加

B. S.P波波速明显下降

C. S波波速突降,P波完全消失

D. P波波速突降,S波完全消失

2.图中CD代表地球内部两个明显的不连续界面,下列有关C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代表古登堡界面    B. 位于地下2900千米

C. 地震波通过时传播速度增加    D. 地震波通过时传播速度减慢

 

查看答案

下图中曲线表示温度.柱状表示降水.能正确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特点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图是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 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 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    D. 10月6日昼夜温差最大

 

查看答案

2017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       )

A. 丙地    B. 乙地    C. 甲地    D. 丁地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春分日正午,垂直立在北半球不同纬度四个地点的四根竹竿影子的长短情况,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③②    D. 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