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的描述...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区域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河流不结冰,乙区域结冰

C.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D. 甲区域河流冬季有断流现象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B 2.B 【解析】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是海南岛,属于湿润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甲地位于暖温带,乙地位于热带,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较低 1.读图,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是海南岛,属于湿润区,以雨水补给为主,A正确。甲区域属于温带地区,河流结冰,乙区域位于热带,河流不结冰,B不正确,选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正确。甲区域冬季冰雪融水少,河流冬季有断流现象,D正确。 2.甲地位于暖温带,乙地位于热带,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①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较低,②对。农业科技不发达,③错。农业机械化程度低,④错。B对,A、C、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山峰可能属于

A. 秦岭山脉 B. 太行山脉 C. 武夷山脉 D. 祁连山脉

2.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区域海拔大致在

A. 1 000米以上 B. 1 000米以下

C. 1 400米以上 D. 1 400米以下

 

查看答案

中国早在秦汉年间就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它是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至今,“二十四节气”对生产生活仍然在发挥基础指导作用。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二十四节气”起源于

A. 长江流域    B. 黄河流域    C. 珠江流域    D. 辽河流域

2.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植正当时”的农作物是

A. 冬小麦    B. 玉米    C. 春小麦    D. 水稻

 

查看答案

读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种作物分别是

A. 小麦  水稻  棉花  油菜    B. 小麦  棉花  花生  水稻

C. 小麦  油菜  花生  甘蔗    D. 甜菜  甘蔗  棉花  水稻

2.我国北方地区不能种植图中农作物④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不足    B. 水分不    C. 土壤贫瘠    D. 地势低洼

 

查看答案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甲、乙、丙、丁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民族风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区家家过年做米糕    B. 乙地区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C. 丙地区举办那达慕大会    D. 丁地区居民喝酥油茶,饮青稞酒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 “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 “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 “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3.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B. “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C.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 “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地区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等温线这种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季风

2.关于此时期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B. 我国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漠河

C. 全国东西方向温差较大    D. 等温线大体自东南向西北由密变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