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注:干燥度是某地...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材料二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的分布特征。

(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利用“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主要原因。

(3)图中B湖面积日趋缩小,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面对B湖面积日趋缩小,请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l)干燥度总体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而西部山地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2)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增大瓜田日温差。 (3)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离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 【解析】试题 (1)据图数据可知,东南干燥度数值是0.75,西北干燥度数值是30,故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增加,西部山地有西南向东北增加。 (2)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白天能增加土壤温度,夜间可以降低土壤温度,从而加大温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 (3)开放性试题,答案能够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即可。合理分配利用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恢复下游供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受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

(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径流与海流作用力大小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判断拦门沙由甲时期演变到乙时期的可能原因。

(3)说明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世界两区域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①、②两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两河均无冰期

B. ①河年径流量大于②河,

C. ①水位季节变化大,②河水位季节变化小

D. ①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②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2.图中M、N两地工业发展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A. 煤、铁资源丰富    B. 技术力量雄厚

C. 劳动力素质高    D. 水陆交通便利

3.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郴州(113°E)的区时是:

A. 24日2时52分    B. 24日2时08分

C. 23日3时08分    D. 22日2时52分

 

查看答案

读世界区域图及图中甲、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种植玉米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C. 光照强,有灌溉水源    D.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2.甲、乙、丙三地农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降水    B. 土壤

C. 市场    D. 交通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N山脉是我国

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极阶梯的分界线

C.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D. 温带草原区与温带荒漠区的分界线

2.P所在的平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 黑土流失严重,肥力不足    B. 地势低洼,积水严重

C.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 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时期,该地地表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 流水沉积    B. 流水侵蚀

C. 风力沉积    D. 风力侵蚀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  )

A. 风沙掩埋 背风坡    B. 风沙掩埋 迎风坡

C. 水灾 高地    D. 水灾 远离河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