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完...

读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时期,该地地表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 流水沉积    B. 流水侵蚀

C. 风力沉积    D. 风力侵蚀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  )

A. 风沙掩埋 背风坡    B. 风沙掩埋 迎风坡

C. 水灾 高地    D. 水灾 远离河流

 

1.A 2.C 【解析】 1.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我国某区域(约 34°33′N,114°49′E 附近),位于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发育,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故C、D项错误;根据等高线特征可知,该区域地势低平,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故A项正确。 2.根据图中两次搬迁的方向可知,均是由地势低洼处搬迁至地势较高处,说明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为了趋利避害,将城市搬迁至地势高且平坦的地区,故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其南侧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下图为“博斯腾湖和盐池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盐池与博斯腾湖的水源补给关系是

A. 盐池补给博斯腾湖    B. 博斯腾湖补给盐池

C. 盐池与博斯腾湖互补    D. 以上都不对

2.盐池形成盐层的自然原因是 

①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②光照强,蒸发旺盛          ③地势低洼,易集盐

④天山冰雪融水量很少    ⑤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某河谷夏季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河谷北坡属于

A. 阳坡和迎风坡    B. 阴坡和迎风坡

C. 阳坡和背风坡    D. 阴坡和背风坡

2.图中四地气温的正确排序是

A. ②>③>④>①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3.该河谷农作物的贮藏器官特别发达,单株生产力高。春小麦单产为985千克/亩,萝卜、黄瓜单个重10-15千克,马铃薯单个重0.5-1千克。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西藏夏季气温较低,作物各发育阶段无抑制性高温影响,光合作用无“午睡”现象,作物有机质累积多 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 ③白天光照强,有利于光合作用 ④地势高,利于有机质的累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M点的数值,可能是(   )

A. 1 003或1 007    B. 1 005或1 009

C. 1 007或1 009    D. 1 009或1 011

2.从14时至20时,图中R地气压变化与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压升高,晴朗天气    B. 气压升高,阴雨天气

C. 气压降低,晴朗天气    D. 气压降低,阴雨天气

3.从14时至20时,有关a、b、c、d四地风向和风速变化叙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

A. a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B. b地偏南风,风力变大

C. c地偏北风,风力变小    D. d地偏南风,风力变小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此地大致(  )

A. 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

B. 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

C. 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D. 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

2.据图判断(  )

A. 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 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C. 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 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查看答案

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砂砾岩则是陆相碎屑沉积岩。在地质学中,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后退。下图为某海域地质剖面图,①②③④为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④岩层的更替与该地海岸线的变化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A. 海退→海进→海进    B. 海进→海进→海退

C. 海进→海退→海退    D. 海退→海退→海进

2.与③→④岩层更替时期海岸线的变化一致的现象有(  )

A. 沿海陆地被淹没    B. 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C. 河口地区土地盐渍化减轻    D. 咸潮危害减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