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介于南、北部山地间,大部分海拔1000~2500m,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素有种子繁育“黄金走廊”之美誉,制种种类已涵盖了玉米、小麦、棉花、糖料、枚草等40多种作物,所繁殖的种子籽拉饱满,水分低,发芽率高,正常情况下种子能储藏4年,发芽率仍保持在90%以上河西走廊,现已经形成“企业+基地”的产业化制种模式和产、加、销一体化链条。
(1)分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主要原因。
(2)说明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主要气候优势。
(3)简述依托发展种子繁育产业对甘肃省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4)有观点认为:“在河西走廊大规模发展玉米刹种业会破坏生态环境。”你是否赞同?请阐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云南物种丰富,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文山地处滇东南岩溶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沟壑纵横。这里降雨量较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特有名贵中药材田七的全球主产地就在云南文山。每年3~5月是田七生长旺盛的季节,而此时恰好是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时间,制约了田七生产。
材料二 云南地形水系图及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如下图)。
(1)试分析云南物种丰富的自然原因。
(2)目前云南已初步形成田七的种植、加工和贸易的特色产业,要使该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在种植和加工环节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3)试推断图中河段可能的资源开发内容及其理由。
(4)该区域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请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15中②为①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和河流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固定基面以上的高程)年变化图。③为①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地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料二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在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2)简析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
干燥度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反映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海南岛等年日照时数线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甲、乙、丙三地干燥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燥度甲>乙>丙
B. 甲地太阳辐射强,降低了甲地的干燥度
C. 乙地比丙地距海近,干燥度更小
D. 丙地干燥度最低,最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2.关于图中盐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沿岸暖流增温,利于晒盐 ③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④产盐最多的季节为春季 ⑤夏秋季节多受台风影响,不利于晒盐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多年冻土从高纬向低纬延伸,厚度变薄且由连续的冻土带向不连续的冻土带过渡。这种多年冻土的不连续带是由许多分散的冻土块体组成,这些分散的冻土块体即岛状冻土,它分布于连续冻土带外围和中、低纬度的高原和高山区。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图示区域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降水 B. 太阳辐射 C. 下垫面状况 D. 海陆分布
2.我国冻土集中、大规模分布区除图示地区外,主要还分布在( )
A. 西北地区 B. 青藏地区 C. 内蒙古地区 D. 南部沿海地区
3.20世纪60年代以来,区域内最大冻土深度呈现减小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
A. 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B. 人文植被破坏日益加剧
C. 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导致热岛效应增强
D. 全球变暖的影响
读天山北侧乌鲁木齐附近的一个剖面上1月平均温度与海拔的关系表,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上表中盆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内有我国最大内流河
B. 被称为红色盆地,盆地的典型植被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西风气流由西部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
D. 属内陆高原盆地
2.从上表可知
A. 该区域海拔升高100m,气温大约降低0.6℃
B. 区域内山腰地带是家畜和果树安全越冬的有利场所
C. 区域内气温年较差和气温日较差都很大
D. 区域内不存在逆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