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了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1.“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 植被遭到破坏
B. 地下水位下降
C. 降水异常减少
D. 温室效应加剧
2.“黑风暴”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 地域性
B. 整体性
C. 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物质与地貌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乙处地表物质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地带性
D. 开放性
2.形成丙地貌的物质来自( )
A. 地表
B. 地壳
C. 岩石圈
D. 地幔
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水热条件的变化 B. 地壳运动
C. 植被类型的变化 D. 岩浆活动
2.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D. 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 生产性
B. 平衡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2.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文
D. 生物
读漫画 “把云留住”,回答下列各题。

1.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 土地盐碱化 B. 大气污染
C. 森林破坏 D. 温室效应
2.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同一性
气候的变化会导致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具有( )
A. 差异性
B. 区域性
C. 整体性
D. 单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