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8月5日至21日,第31届奥运会在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8月5日至21日,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图甲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图乙为里约热内卢科科瓦多山顶的耶稣像。

                 

材料二:图丙为图甲中A、B两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三:安第斯山区铜、锡、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丰富,其中铜矿储量占全球的60%,当地大量开采铜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1)比较A、B两城市降水特征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2)分析A地沿岸夏季海雾多发的原因。

(3)描述第31届奥运会期间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4)简述安第斯山区铜、锡、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丰富的原因,并指出铜矿开聚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的题。

 

(1)差异:A城市比B城市年降水量小很多。 原因: A城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沿岸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终年降水少。B城市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暖流增湿作用,全年降水丰富。 (2)低纬海洋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高;秘鲁寒流经过,水汽遇冷水面易凝结成雾;该地大气较稳定(易出现逆温),雾不易扩散。 (3)逐渐变短 8月5日至21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正午影长逐渐变短。 (4)地处板块消亡(碰撞)边界,岩浆活动频繁,易形成有色金属矿产。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露天开采,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地下采矿,造成地表塌陷;矿渣堆放,占用土地,污染水体和土壤。 【解析】 考查区域降水特征及原因,海雾成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矿产资源的形成原因及开发出现的环境问题。 (1)考查区域降水特征及原因,影响降水的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分析。读气候统计图,注意纵坐标数值表示,A城市年降水量远少于B城市。A位于低纬地区,受副热带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少;且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沿岸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终年降水少。B城市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且有巴西暖流增温增湿,来自大西洋暖湿气流,经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所以全年降水丰富。 (2)考查海雾成因。A区域位于低纬沿海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秘鲁寒流流经,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海雾。 (3)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有关。奥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里约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加,影长逐渐变短。 (4)考查矿产资源的形成原因及开发出现的环境问题。该区矿产丰富与安第斯山脉成因相似,与板块运动有关。开发矿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露天开采、破坏植被、土地退化,可能引发局部荒漠化;地下开采,造成空洞可能形成坍塌;矿渣处理不当,占用土地,污染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利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将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疏解非核心功能,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融入地区将发挥区住优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材料二:2016年6~7月,长三角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图甲为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和A区域河网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1)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

(2)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从产业协作角度,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扩围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分析图中古冲积扇的位置,下列有关其历史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沉降的海湾,被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流携带的泥沙冲积形成冲积扇

B. 因河流常泛滥成灾,古代人民拦河治理,以后没再沉积

C. 古冲积扇形成后,河水变清,以后只在出海口沉积

D. 京杭运河修建后,河流通畅,泥沙不再淤积

2.下列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黄河河段河水与地下水是相互补给的关系

B. 影响图中地区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滑坡和泥石流

C. 塑造该地区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作用

D. 该地区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查看答案

读大西洋沿岸两个海湾地区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中M河与乙图中N河比较(  )

A. 含沙量:M小于N    B. 水位季节变化:M大于N

C. 补给方式:M为雨水,N为积雪融水为主    D. 结冰期:M短于N

2.关于P河流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网密布,向心状的水系    B. 促进了高低纬热量的交换

C. 径流量大,促进冰川移动    D. 促进该流域内陆水体的更新

3.关于两海湾附近气候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海域受暖流影响,乙海域受寒流影响

B. 常年多雾是两海湾的共同特征

C. 甲海湾附近风力弱,乙海湾风力强

D. 两海域都受西南风影响,降水多

 

查看答案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 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 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

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 都是平原地区    B. 都位于入海口处

C. 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D. 土壤都比较肥沃

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 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 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一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两熟

D. 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查看答案

A、B两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起止点,两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省级行政区B相比较,省级行政区A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是

①接近棉花产地  ②拥有廉价劳动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消费市场广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省级行政区B的是

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②缓解能源短缺状况,缓解因煤炭运输给铁路运输带来的压力

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   

④实现广大农村能源气化的目标,净化生活环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