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

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美国对田纳西河的开发与治理就是一个较成功的范例。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下面为黄河某河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图(下图)。

(1)简述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 

(2)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对其下游地区洪水灾害所起的作用。 

(3)指出田纳西河与黄河该河段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

 

(1)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流域内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 矿产资源。 (2)中 上游流经降水充沛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南部,河流流量大且汇水快; 而下游则流经密西西比平原,地势低平,河水排泄不畅,极易发生洪水。 (3)实行梯级开发 【解析】 试题 (1)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田纳西河流域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流域内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河流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有丰富的煤炭(磷、铅锌矿)等 矿产资源。能源和原料丰富,便于工业的发展。 (2)洪水灾害 主要从来水量、与排泄能力分析。田纳西河流域中 上游流经降水充沛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南部,河流流量大且汇水快。 而下游则流经密西西比平原,地势低平,河水排泄不畅,极易发生洪水。 (3) 田纳西河与黄河该河段的落差都较大,水能资源开发的共同特点实行梯级开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世界主要的五大地热能资源带分布图(①环太平洋地热带,②大西洋中脊地热带,③地中海及喜马拉雅地热带,④红海、亚丁湾与东非裂谷地热带,⑤中亚地热带),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五大地热能资源带

A. 均分布在板块生长边界    B. 均分布在板块消亡边界

C. 均分布在大陆沿海地区    D. 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2.我国城市供暖方面大规模利用地热能资源,有利于

A.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B. 提高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

C.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D. 加强城市热岛效应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 冬季风    B. 地势    C. 天气    D. 维度

2.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①气温低、蒸发弱     ②有凌汛现象      ③地势低平 

④河网稠密           ⑤夏秋雨多        ⑥地下有永久冻土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

下图为“安徽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统计图”。

1.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D.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2.目前,安徽省(    )

A. 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B. 工业是主导产业

C.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大    D. 城市人口比重达80%以上

3.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徽省(    )

A.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逐步消失

B. 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

C. 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

D. 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主体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第Ⅰ阶段,该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原因不包括(  )

A. 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

B. 科技发达,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C. 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

D. 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

A. 自然灾害多发    B. 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 商品率大幅提高    D. 农业投入不足

 

查看答案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 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 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