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甲地年平...

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 冬季风    B. 地势    C. 天气    D. 维度

2.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①气温低、蒸发弱     ②有凌汛现象      ③地势低平 

④河网稠密           ⑤夏秋雨多        ⑥地下有永久冻土

A. 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1. B 2. D 【解析】 考查影响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沼泽形成的自然因素。 1.从图中看,甲地等温线向南弯曲,说明甲地气温比同纬度气温低,原因是甲地是小兴安岭,地势高气温低,B正确。 2.图中D地是我国的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松花江自西南向东北流,有凌汛现象;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多雨;纬度高气温低有冻土层,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安徽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统计图”。

1.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D.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2.目前,安徽省(    )

A. 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B. 工业是主导产业

C.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大    D. 城市人口比重达80%以上

3.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徽省(    )

A.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逐步消失

B. 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

C. 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

D. 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主体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第Ⅰ阶段,该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原因不包括(  )

A. 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

B. 科技发达,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C. 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

D. 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发展到第Ⅲ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   )

A. 自然灾害多发    B. 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 商品率大幅提高    D. 农业投入不足

 

查看答案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 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 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查看答案

黄河入海水量1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1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上游水电站增多    B. 中游水土流失加剧

C. 下游降水量减少    D. 流域内用水量增多

2.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B. 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

C. 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D. 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干

 

查看答案

图甲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等高线单位:米),图乙为该地区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该地区农业用地分布状况:____________该状况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           原则。

(2)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该地区农业生产规模应怎样调整,并说明理由。

(3)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有哪些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