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题文)按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下列自然现象属于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布)...

(题文)按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下列自然现象属于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布)的是

A. 热带雨林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区

B. 大兴安岭以西出现温带草原

C. 塔里木盆地边缘出现绿洲

D. 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草甸

 

A 【解析】 试题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又称之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表现在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分异。热带雨林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区就是这种分异规律,A正确。大兴安岭以西出现温带草原属于经度地带性,塔里木盆地边缘出现绿洲属于非地带性,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草甸属于垂直地带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有明确的边乔

C. 地形是四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

D. 区域内部自然地理特征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雨热同期

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 丙区域四季分明

D. 丁区域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查看答案

生物圈占据的空间范围是(     )

A. 大气圈的全部和水圈的全部

B. 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上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C.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全部

D.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查看答案

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结合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B. 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C. 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D. 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2.“ 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 塔黄” 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A. 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B. 花色艳丽能有效的进行光合作用

C. 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D. 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吸收地面热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人口计生委监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涉及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2 330万流动人口,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如下:

材料二 监测显示,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动人口52.1%来自安徽和江苏。

材料三 监测显示,流动人口中78.7%为农业户口,21.3%为非农业户口。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四 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在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元)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四可判断流动人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随着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落成和“世界第八大奇迹”——棕榈岛工程的兴建,迪拜造就了一个个“地理奇迹”。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迪拜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阿联酋馆景观图。

材料三 迪拜人口结构是约17%的人口为阿联酋公民,约83%为外国移民,其中印度人约占40%、巴基斯坦人约占15%、孟加拉人约占10%,其他约占18%。

材料四 “刚踏下飞机,一整片的绿就劈头盖脸地向你涌来,到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城市的天空格外的蔚蓝和清澈,朵朵的白云都可以看得格外清晰。 ”

(1)上海世博会阿联酋馆直观地反映了本国自然环境的特点,请描述迪拜自然环境的整体特征;并指出材料四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美丽景观的成因。

(2)分析材料三,指出迪拜人口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3)近年来迪拜加快炼铝工业的发展,逐步成为中东地区最主要的生产中心 。试分析其大力发展炼铝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