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 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 (地区) | 每个雇员年产 值/千美元 | 日工资/美元 | 年工资/年产值 |
美国 | 105 | 60 | 208.6 |
西德 | 87 | 45 | 188.8 |
英国 | 50 | 36 | 262.8 |
中国 | 29 | 1.5 | 18.9 |
菲律宾 | 23 | 5 | 79.4 |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全球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哪些区域。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西德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简述产业大量转出可能对当地带来的影响。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轮台(位置见图)盛产小白杏。原来,杏肉食用,杏核弃之。某年,浙江义乌某瓜子商经反复试验,研究出炒制此种杏核的方法,其杏仁口味上佳。此后,该瓜子商从轮台大量收购杏核,在义乌炒制后出口美国。由此,小白杏成为轮台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14分)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说明义乌瓜子商把杏核从轮台运到义乌加工的原因。(12分)
(3)说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农业区际协作中各自的优势条件。(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菜或错季蔬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最适宜生长温度在17-25℃间。兰州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优质的高原夏菜,满足当地市场并大量供应东部地区。
材料二 兰州地区示意图(如下图)。
(1)图中铁路在兰州及其以西路段走向基本与黄河干流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2)兰州地区发展高原夏菜的主要有利条件有_____;制约兰州地区夏菜种植的自然条件是_____ ,可通过_____ 、_____ 等措施缓解该不利条件。
(3)近年来,由于_____影响,兰州地区高原夏菜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高原夏菜能及时、保质地供应东部地区,得益于良好的 _____ 、_____等社会经济因素。
(4)简述兰州地区大力发展夏菜的意义。
稀土矿是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稀土资源储量曾占世界的85%,由于盲目开采和大量出口,目前仅占世界的30%,但出口量却占世界的90%以上。我国从1973年开始出口稀土初级产品,平均每吨产品创汇仅0.42万美元。长期以来由于稀土开采工艺低下,稀土矿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稀土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 过量开采,运输压力大
B. 破坏土地资源,环境污染严重
C. 以初级产品为主,价格低、创汇少
D. 技术水平低下,开采量有限
2.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有效措施是
A.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B. 禁止开发利用,防治环境污染
C. 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D. 实施环保标准,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绿化
“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成都市浦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第六产业”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六产业”的基础是农业 B. 适宜在城市推广
C. 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D. 目的是美化环境
2.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目的( )
A. 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
B. 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C. 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
D. 三大产业相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18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图为长江荆江河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荆江河段水文、水系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河道分叉多,洪涝灾害少 B. 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C. 径流量大,泥沙沉积少 D. 湖泊水与干流水可相互补给
2.整治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A. 沿江产业发展惯性大,关闭所有产生污染的企业
B. 整治非法码头,禁止港口乱占乱用、粗放使用
C.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进行工程开发
D. 流域协调发展,加大执法力度,禁止无序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