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面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完成下题。 1.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叙述,正确...

下面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完成下题。

1.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 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 ②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 ②河的汛期短于河的汛期

2.甲盆地的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 )

A. 地形平坦    B. 温差大,光照足

C. 土壤肥沃    D. 水源充足

 

1. A 2. B 【解析】 1.据图中的经纬度等信息可判断甲图为塔里木盆地,乙图为四川盆地,图中的河流①和②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故A正确。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故B错误。长江没有结冰期,故没有凌汛,故C错误。长江位于我国南方,雨季时间长,汛期比塔里木河长,故D错误。 2.塔里木盆地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生长,故B正确。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属湿润地区,土壤为肥沃的紫色土,因此甲盆地热量、土壤和水源不占优势,故A、C、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新疆和澳大利亚棉花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新疆与澳大利亚棉花生长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降水丰富       B.劳动力充足     

C. 光照充足      D. 水热组合好

2.与新疆相比,澳大利亚发展棉花生产的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A.科技水平高         B.水源充足   

C.劳动力价格廉价  D.商品率低

 

查看答案

读“四国轮廓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四个国家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

A.     B.     C.     D.

2.有关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国北部平原面积广大,人口稠密

B. 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C. 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

D. 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

3.有关四个国家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生产国

B. 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 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

D. 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查看答案

馕不只是新疆人的传统食物,当我们把视线扩展时,从“簿馕饮食带示意图”可以发现相似的簿馕食俗。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簿馕饮食带的自然地理特征有( )

A. 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

B. 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C. 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

D. 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

2.该饮食带所属的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有( )

①地中海型农业     ②游牧畜牧业        ③牧场畜牧业

④旱作农业         ⑤热带种植园农业    ⑥水田农业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3.该饮食带所属的世界文化圈有( )

①非洲文化圈     ②东亚文化圈      ③南亚文化圈

④伊斯兰文化圈   ⑤东欧文化圈      ⑥东南亚文化圈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4.该饮食带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 )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犹太教

 

查看答案

读图中、美两国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以下问题。

1.比较甲、乙两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地地形均以平原为主,黑土层深厚

B. 寒潮是冬季影响两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C.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两地的主要植被类型

D. 冰川侵蚀是两地湖泊的主要成因

2.比较城市和城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地形和自然资源

B. 便利的水陆交通是影响两城市工业发展的共同有利因素

C. 钢铁和畜产品加工是两市的传统工业部门

D.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两城市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和图,完成以下各题。

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近海边缘,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民居村落——海草房。它是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海草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藻类。

1.当地居民几百年以来都修建海草房作为住房,民居从气候因素考虑的是( )

A. 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    B. 终年高温少雨

C. 终年多雪寒冷    D. 年温差很大

2.近三十年来,海草的产量在大幅度的减少,主要原因是( )

A. 海草大量被鱼类作为饵料

B. 当地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以修建砖混楼房为主,对海草的用量在大幅度的减少

C. 近海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不利于海草的生长

D. 浅海地区已经被人们全部填海造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