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挠力河流域(图 a)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流域面积 24863km2。在上游...

挠力河流域(图 a)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流域面积 24863km2。在上游设计建设龙头桥水库,主要要发挥其灌溉和发电作用。图 b 为上游宝清水文站不同年代各月平均流量变化情况。近年来挠力河流域的湿地大面积萎缩等生态问题凸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 a    图 b

1.龙头桥水库正式截流蓄水的时间最可能为

A. 1975 年    B. 1980 年    C. 1999 年    D. 2006 年

2.按照设计方案运行,龙头桥水库建成后下游湿地水文过程是

A. 径流量季节性变幅加大    B. 年径流总量减少

C. 径流中的含沙量增加    D. 地下水补充量增加

3.将龙头桥水库以灌溉、发电为主转变为以防洪和生态补水为主可解决下游生态问题。如此,下列月份龙头桥水库应该开闸放水的是

A. 1-3 月    B. 5-6 月    C. 7-8 月    D. 10-12 月

 

1. C 2. B 3. D 【解析】 1.根据流域示意图宝清水文站位于龙头桥水库的下游,说明龙头桥水库对宝清水文站的流量有调节作用,宝清水文站流量更平稳。从宝清水文站流量图得知,20世界70、80、90年代流量变化比较大,说明没有水库调节作用,排除AB。读图得知2000-2006年间站内流量平稳,说明在这之前龙头桥水库已蓄水调节径流,D不符;结合前面判断,龙头桥水库截流蓄水时间应在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之间,最可能是1999年,故选C。 2.水库对径流量起调节作用,下游径流趋于平稳,所以径流量季节性变化减小,A错误。水库蓄水,下游年径流总量会减少,B正确。径流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流域坡度、土壤结构和降水强度等有关,与水库关系不大,C错误。湿地下游枯水期流量比没有水库前增加,所以枯水期地下水补充量减少,D错误。 3.一般来说水库在流域枯水期时开闸放水补充河流径流量。我国东北地区春季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流量较大,水库无需生态补水,A错误。东北地区夏秋降水多,河流补给较多,也不需要水库放水,BC错误。东北秋冬季降水较少,应开闸放水,所以龙头桥补给河流在10-12月份,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位于亚欧大陆40ON-50ON四地区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①②③④四地中(    )

A. ①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有关

B. ②地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

C. ③地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 ④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距平值大

 

查看答案

    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某地点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下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地层上表面高度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小题。

1.造成该断面附近地层上升的主要作用是

A. 岩浆活动 B. 地壳运动 C. 堆积作用 D. 变质作用

2.该断面上,甲地层比乙地层

A. 形成晚,厚度小 B. 形成旱,厚度大

C. 形成早,厚度小 D. 形成晚,厚度大

3.当前,该断面地貌类型是

A. 河漫滩 B. V型谷 C. 冲积扇 D. 三角洲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人们设想在白令海峡打隧道、架大桥,并修建连接亚洲和北美洲的铁路,创造现代人类跨越“天堑”的奇迹。

材料二 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但由于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西北通道有望未来实现通航。

(1)从北京直达洛杉矶,沿该铁路线比海运航线路程要____________,从北京到洛杉矶沿海运航线可以借助的洋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说明温哥华与海参崴的气候差异及其成因。

(3)比较说明图中甲、乙两处铁路走向不同的主要原因。

(4)该设想铁路沿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为了解沿线环境对铁路建设的不利影响,在可行性论证时需要对铁路沿线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模拟预测。你认为该模拟系统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5)试分析北冰洋海冰加速融化对北冰洋交通及沿岸经济布局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7日至2014年4月15日,我国进行了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此次考察活动中,中国在南极建立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并执行首次环南极航行等科学考察任务。下图为我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航线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描述泰山站与昆仑站的相对位置及此次科学考察期间泰山站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2)说明南极大陆最丰富的自然资源类型和该自然资源在世界上的分布特征。

(3)比较甲、乙两地荒漠带成因的差异。

(4)此次“雪龙”号环南极航行的航线基本呈顺时针方向,简析其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2005年11月18号上午,参加第22次南极科考活动的145名科考队员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科学考察。“雪龙号”出发后,在香港加油补给,然后穿过马六甲海峡,跨越赤道到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口停靠休整,12月下旬到达中山站。寻找陨石“富矿”、群峰命名全球发布、冰盖考察、筹建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是本次科考的主要任务。

(1)图中甲、乙两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____,丙、丁两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西风漂流方向的是________。

(2)下列洋流中,“雪龙号”科考船经过的有

A.西澳大利亚寒流  B.本格拉寒流

C.西风漂流  D.秘鲁寒流

E.加那利寒流  F.东澳大利亚暖流

(3)南极大陆为什么是最难接近的大陆?

(4)试从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分析南极大陆气候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5)简述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