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某区域略图,右图为左图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左图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2)左图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并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
A. 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 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 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 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2.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
A. 距离美国近 B. 通关税率低
C. 生产成本低 D. 生产技术高
“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完成下列问题.
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
A. 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 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 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 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3.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
A. 大洋洲、西欧 B. 东欧、东南亚 C. 中亚、西亚 D. 东亚、南亚
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A. 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 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 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 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2.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 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 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 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 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 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 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 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信息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①③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