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是巢湖流域各县(市)大雾频率和水系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巢湖市大雾频率明显小于周边县(市)的原因是

A. 夜间湖面温度高,水汽不易凝结    B. 湖面风力作用小,雾不容易形成

C. 湖区水汽浓度低,雾不容易形成    D. 湖陆风使湖区水汽扩散到周边地区

2.近年来,巢湖地区的大雾频率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是

A. 气候变暖    B. 植被覆盖率下降    C. 湖泊面积减小    D. 大气污染加重

 

1.A 2.D 【解析】 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找出图中县市大雾频率范围,计算出相差范围,判断最大值。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夜间湖面温度高,水汽不易凝结。大气污染加重,大气中的凝结核增多,大雾频率明显增加。 1.根据图示等值线,找出图中县市大雾频率范围。含山与无为大雾频率范围都在15-20之间,相差小,A错。巢湖频率最小,5-10之间,庐江频率范围10-15之间,相差范围0-10之间,较小,B错。肥西频率范围20-25,庐江与肥西频率相差范围5-15之间,最大,C对。舒城频率范围20-25,肥东频率范围15-20之间,大雾频率相差范围0-10之间,较小,D错。 2.巢湖市大雾频率明显小于周边县(市)的原因是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夜间湖面温度高,水汽不易凝结,A对。湖面风力作用小时,雾容易形成,B错。湖区水汽浓度高,雾容易形成,C错。湖陆风使湖区水汽扩散到周边地区不是主要原因,D错。 3.近年来,巢湖地区的大雾频率明显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大气污染加重,大气中的凝结核增多,D对。气候变暖,气温高,大气中水汽饱和度高,不易成雾,A错。植被覆盖率下降,风速提高,不易形成雾,B错。湖泊面积减小,水汽减少,不易成雾,C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D,E两处中,最有可能出现浅滩的是________________处。

(2)河中有淘沙、淘金处,可能是________处,原因是:

(3)A,B,C,D,E五处,其中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可能在______处。原因是: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____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________状,或蜿蜒分布于________,或沿________发展。

 

查看答案

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

A: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力为主,

B: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力为主,

C:________,以________作用力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__深,________大,多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C处河段特征:流速________,泥沙__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4)  C处易形成________(地表形态),原因是:

 

查看答案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属于断层的是________

(2)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乙处是______地貌,丁处是________地貌,它们的形成,除了地壳运动的原因之外,还与________作用有关。

(3)在甲、乙、丙三处中,寻找天然气应选________处,寻找地下水应选________处。

(4)若修建地下隧道,甲、乙、丙三处最好选在________处,________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和乙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2)丁地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3)请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