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 A. 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

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A. 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 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 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 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A 【解析】 地带性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海拔因素引起的自然带更替。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是因为这一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海洋,缺少陆地,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故A项正确。北美洲中部纬度较高,深居内陆,受海洋气流影响小,为温带草原带,属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项错误。安第斯山脉南端同纬度大陆西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大陆东侧由于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为非地带性。C选项中既有地带性的自然带也有非地带性的自然带,C项错误。非洲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属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项错误。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中美洲的东北部(海地) 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纬度位置偏高 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 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 地势较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有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的半环状草原气候 地形的影响、西北季风带来降水 索马里沿岸 索马里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东海岸热带草原向南伸展 湿季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干季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厄加勒斯暖流的增温增湿的影响 热带沙漠气候 非洲西南部沿岸 本格拉寒流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 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地形平坦、大分水岭对东南信风的阻挡。 秘鲁沿岸3°-30° 秘鲁寒流的影响热带荒漠南北狭长、安第斯山的阻挡使热带荒漠东西狭窄。 塔尔沙漠(巴基斯坦) 西南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 降水少,人为原因:古代对植被的破坏。 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侯 北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不显著 海陆热力差异:北美大陆东部的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东亚地区那样明显。冬季风弱 (印度德干高原中部为热带草原带) 西高止山阻挡西南季风;中部的地势高,降水少;纬度低,蒸发量大;植被的破坏。 地中海 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 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 温带海洋气候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延伸到北极圈附近;冰岛 洋流和海陆轮廓因素:由于欧洲西部的海陆轮廓更有利于沿岸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深入。如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西海岸。 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俄罗斯远东地区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作用(迎风坡降水多) 温带大陆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 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欧大陆北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大陆东岸、西岸纬度不同 洋流因素: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东岸受千岛寒流的影响。 南半球缺失 海陆分布: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海洋 苔原气候 南半球缺失 海陆分布: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海洋 冰原气候 北冰洋沿岸缺失 海陆分布: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北冰洋(但在格陵兰岛内陆地区有分布)。 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受高大的南北走向高山阻挡,各气候带不能向东深入,仅局限于沿海一带 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他:大陆东西两岸的自然带的纬度差异;非洲的“尼罗河”沿岸的绿洲;天山、昆仑山的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气候;三江平原的沼泽等(气候冷湿,蒸发量小,低洼地带积水成沼泽,地下有多年冻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A. 南坡为向阳坡    B. 北坡为向阳坡    C. 南坡为迎风坡    D. 北坡为迎风坡

 

查看答案

读图,图中从M到N反映的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

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往往能够运用于解释许多自然现象,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______,这种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______。(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热量

C.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D.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水分

 

查看答案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1.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它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土壤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