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物质的循环作用 B. 能量的流动
C. 细菌的分解作用 D.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关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B. 生产功能是指绿色植物生产量
C. 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性质保持固定不变
D. 平衡功能是静态平衡
(题文)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 000只,20年后达到6 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
A.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C. 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D.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纬度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约为_______年,这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相比,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
(3)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_______有影响。除此之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等方面。
(4)以上所说的太阳活动是指_____________。其主要类型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其中,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内层的是______。
下图为“a、b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及“a地夏至日、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回归线度数为23°26′)。
(1)a、b两地纬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夏至日,下列地点可见到类似于a地太阳运动路线图的是( )
A. 摩尔曼斯克 B. 伦敦
C. 南极中山站 D. 北京
(3)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为70°,则a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________,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________,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________(大或小),五带中热带的范围将变________(大或小)。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图。完成问题。
1.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分别代表 ( )
A. 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
B. 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
C. 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
D. 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
2.下列有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
①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活动
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有正负两面性
③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根本性因素
④太阳活动与大气降水变化的周期相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