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②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③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④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早期到中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③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④中期到现在——环保的需要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铁、煤、锰等储量与开采量居世界前列,但澳大利亚的钢铁工业规模小,生产能力较低。钢铁工业主要位于纽卡斯尔、肯布拉港和怀阿拉,其中纽卡斯尔、肯布拉港的钢铁产量占全国的4/5。钢铁工业具有需要劳动力较多,消耗水量较大的特点。
(1)分析澳大利亚钢铁工业规模小,生产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
(2)说明澳大利亚钢铁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煤矿产区而非铁矿产区的原因。
(3)说出澳大利亚铁路布局特点,分析影响其布局的社会经济条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食用玫瑰喜光,生长期的适宜温度为15~25℃,在云南、江苏(如图)等地均有种植。鲜花饼是以食用玫瑰入料的云南特色酥饼,酥软爽口、花香浓郁,起源于乾隆年间,原为宫廷御点,现已成为游客到云南旅游必带的伴手礼。H公司在海拔2000m的云南曲靖种植优质食用玫瑰,并传承古法制饼工艺烘焙鲜花饼,将销售点主要布局在昆明。
近年来,鲜花饼开始在江苏等地风靡。苏州糕饼生产厂家计划推出苏式鲜花饼,让人们不到云南也有机会品尝鲜花饼的美味。
(1)与苏州相比,分析曲靖食用玫瑰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苏州相比,简述曲靖鲜花饼生产的优势区位。
(3)分析H公司将鲜花饼销售点布局在昆明的原因。
(4)苏式鲜花饼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同参与。请从糕饼生产厂家、花卉种植园、当地政府三方阐述其应采取的举措。
在老上海,“红帮”指的是西式的服装业,后来“红帮裁缝”逐渐成为近现代中国服装史的主体。诞生于红帮裁缝故乡宁波的“拇指衣橱”,创新颠覆了传统服装制造模式,采用了“互联网+宁波红帮裁缝”模式,强调“一人一版、独立裁剪、量身定制”,消费者可以轻松动手为自己定制西装、衬衫、皮鞋等。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拇指衣橱
A. 企业规模大 B. 集聚程度高
C. 企业库存少 D. 生产效率高
2.相对于传统“红帮裁缝”,拇指衣橱
A. 生产技术更高 B. 销售环节复杂
C. 更能体现个性化 D. 机械化水平高
3.拇指衣橱发展的方向是
A. 降低定制成本 B. 减少废弃物排放
C. 增加设计水平 D. 引领服装样式
玉米是喜温作物,全生育期要求较高的温度。湖北北部某山区欲种植玉米以缓解粮食紧张状况,但是玉米在成熟前(秋天)就枯萎了。后来,当地农民春季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使得玉米种植在该地成功进行。据此下列各题。
1.造成该地玉米“枯萎”的主要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降水 D. 风向
2.当地农业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A. 减少水分蒸发 B. 提前播种时间
C. 减少大气逆辐射 D. 增加太阳辐射
瓷胎竹编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贡品。它以景德镇名瓷为胎,精选四川邛崃山一带阴面生长2—3年、节距2尺左右,无划伤斑迹的壮竹,经过破竹、烤色、抽匀等十几道手工工序,“百斤原竹只抽丝八两”。生产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制作一套竹丝扣瓷耗时达数月之久。20世纪50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古法生产,以其纪念性、地方性成为中外宾客优选的旅游纪念品。2010年,仅有70多名师傅会此手艺,现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近些年来,“瓷胎竹编”得以重新发掘和传承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策扶持 B. 原料替换 C. 市场需求扩大 D. 生产工艺改进
2.当今“瓷胎竹编”产业从业人员极少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域性强,传承手段单一 B. 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
C. 技术要求高,制作周期长 D. 选材苛刻,瓷胎与竹丝要求严格
3.下列城市最适合把“瓷胎竹编”纳入旅游规划的是( )
A. 杭州 B. 景德镇 C. 成都 D.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