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长江沿岸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

长江沿岸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的一个工业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长江流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地区处于亚热带湿润地区,雨热同期

B. 水资源季节分配均匀

C. 四川盆地为紫色土,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江南丘陵为红壤

D. 平原地区土地资源质量好,但后备资源不足,有些山区水土流失严重

2.有关长江流域农业基地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长江流域有六个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它们都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②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棉花的重要分布区 

③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于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 

④长江流域是我国甜菜、甘蔗、长绒棉的生产基地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1. B 2. A 【解析】 1.长江流域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年际变化大,B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2.长江流域有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成都平原六个商品粮基地,其中成都平原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上;长江流域不是我国甜菜和长绒棉的生产基地;长江流域蚕桑基地主要分布于太湖平原和四川盆地;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棉花的重要分布区,①④错,②③对,故A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自其出现至今已有约四千年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 m,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其他孔洞作为房屋使用。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坑院直接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A. 土层深厚    B. 冬暖夏凉

C. 降水较少    D. 木材短缺

2.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 挡风    B. 防水

C. 阻沙    D. 遮阳

3.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 陕西    B. 黑龙江

C. 新疆    D. 福建

 

查看答案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 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 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 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 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2.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A.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 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 增加经济产值    D. 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右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依据上面图文材料推断(   )

A. 油棕种植注重社会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B. 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C. 为保护雨林生态,农业生产宜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

D. 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2.油棕产业链中(   )

A. 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 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C. 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D. 棕榈油榨取工业宜靠近原料产地

 

查看答案

红树林通常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沿海的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森林类型。右图示意海滩上红树林与高、低潮水位位置关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红树林生长特性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多分布在欧洲               ②多为高大挺拔乔木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具备呼吸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A. 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    B. 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的场所

C. 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    D.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查看答案

下图四处为分布在我国云南的国际重要湿地,分别是大山包、拉什海、纳帕海和碧塔海。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图, 据此回答15-16题。

1.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 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 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 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2.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A. 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粮食问题    B. 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 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