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省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该工程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垒沙江奔子...

滇中引水工程是云南省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该工程以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垒沙江奔子栏河段为取水水源,受水区主要包括丽江、大理、楚雄、昆明、玉溪、红河6个州市的30个县区。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云南省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的地理背景是( )

A. 滇中降水多且时空分布均匀,水土资源匹配好

B. 金沙江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

C. 滇中区域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区域

D. 沿线地势较高,工程难度大,需要逐级提水

2.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后,对滇中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①可以缓解滇中地区缺水现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滇中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③滇中引水工程造成长江中下游径流量减少,导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发电量减少④利于维护西南边疆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缩小东西部差距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 C 2. C 【解析】 1.根据材料,云南省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是因为滇中地区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最活跃的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C对。滇中地区是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A错。金沙江径流量大,也是季风气候区,季节变化幅度大,B错。由高处向低处引水,可以利用地势自流,不需要逐级提水,D错。 2.实施金沙江跨区域调水工程,主要影响是可以缓解滇中地区缺水现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①对。滇中地区地表径流增加,不会导致坡地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充足,利于农作物增产,②错。滇中引水工程位于湿润地区,降水量大,不会影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量,导致发电量减少,③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西南边疆稳定,增强民族团结,缩小东西部差距,④对。C对,A、B、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②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③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④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解决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B.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C.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D. 可促进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查看答案

读某市2010—2012年供水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最有可能是( )

A. 广州

B. 北京

C. 上海

D. 哈尔滨

2.根据该市的供水结构,推测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 地面沉降

B. 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 海水入侵

 

查看答案

2014321日,新疆首条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开始架设首段导线,标志着疆电外送工程建设全面提速,读疆电外送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疆电外送工程主要输送的是( )

A. 煤电和水电

B. 核电和水电

C. 煤电和风电

D. 水电和地热发电

2.哈密地区的优势和特色的是( )

A. 农作物复种指数高,粮食单产高

B. 天然气资源丰富,为西气东输的起点

C. 气温日较差大,致使瓜果特别甜

D. 坎尔井是当地人挖的水窖,用以收集雨水

 

查看答案

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工程( )

A. 地势北高南低,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

B. 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

C. 输水线路短,工程建设成本低

D. 采用管道输水方式,水质优良

2.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A. 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保障杭州城市供水安全

B. 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大幅降低

C. 使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查看答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中线工程南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至北京、天津。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不利于生产和生活

B. 华北地区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

C. 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北移

D. 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2.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其影响是( )

A. 减轻汉江下游泥沙淤积

B. 增大华北地区江河泄洪压力

C. 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用水紧张问题

D. 为沿线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