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从此清澈的长江水自流北上直达北京。下图为河南境内南水北调中线输水线路和铁路交通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调水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交通
D. 城市
2.在图中①城交汇的铁路线是( )
A. 陇海线、京沪线
B. 焦兖日线、京沪线
C. 陇海线、京九线
D. 焦兖日线、京广线
我国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下游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A. 水质变差
B. 土壤肥力下降
C. 水土流失加剧
D. 大气湿度减少
(题文)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今年春节期间,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侧的城市都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水系图”,读图完成下题。
目前,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丹江口水库的集水区只有丹江的流域范围
B. 汉水流域径流量和含沙量均大于渭河流域
C. 集水区的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且自西向东降低
D.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集水区的范围缩小
2014年5月,中俄签署4000亿美元供气协议,主要供应目标是我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下图为“俄罗斯对华油气管道示意图”。关于这一举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最终改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我国大气污染程度
B. 增加了我国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程度,不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
C. 有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满足我国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
D. 油气管道的建设将破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丹江口水库,北至京津,已全线通水。该工程干渠采用立交或涵洞式跨越沿线河流,其原因是( )
A. 减小工程量,降低造价
B. 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C. 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
D. 保障工程供水水质
如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8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甲方案的概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根据图及相关信息回答下题。
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
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
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