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西南地区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攀枝花市长在接受采...

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西南地区局部示意图。

材料二:攀枝花市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必须跳出  “开发—兴盛—枯竭—衰败”的怪圈;面对新的形势,攀枝花市必须用两条腿走路,实施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的产业升级,从“工矿基地”到“阳光花城”的城市转型。图为“攀枝花市近10年产业增加值和产业从业人数”统计图。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其中,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2)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的中部,受影响,城市的形态是。

(3)攀枝花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4)图中甲区最显著的地形特征是什么?试评价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四川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目的地之一,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优势有哪些?

 

(1)泥石流 滑坡 (2)地形(平原) 团块状 (3)①调整产业结构;②发展第三产业;③整治环境;④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4)特征: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 评价:1-不利:地表崎岖,平地狭小,难以发展耕作业或畜牧业; 2-有利:自然条件垂直分异明显,不同的水热组合为发展以林业为主的立体农业提供有利条件。 (5) ①比较好的工业基础 ②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②交通便利 (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地价较低廉。 【解析】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繁,其中,对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滑坡灾害的重要原因。 (2)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的中部,受平原地形影响,城市的形态是团块状。 (3)攀枝花市是钢铁工业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必须跳出 “开发—兴盛—枯竭—衰败”的怪圈。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重工业为主的结构。实施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的产业升级,从“工矿基地”到“阳光花城”的城市转型。发展第三产业,使产业结构多样化。重工业区污染严重,应整治、美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4)图中甲区是横断山区,最显著的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这种地形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地表崎岖,平地狭小,难以发展耕作业或畜牧业。有利影响是自然条件垂直分异明显,不同海拔高度水热组合条件多样,为发展以林业为主的立体农业提供有利条件。 (5)四川省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目的地之一,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主要优势是,有比较好的工业基础,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地价较低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下图为2008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

(1)简述图中部分行业需转出北京的原因。

(2)分析上述转移产业可能给河北地区产生的影响。

(3)“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已成为京冀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试述这种模式的区位优势。

 

查看答案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重点进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上游和雅鲁藏布江水能资源的勘查和开发规划工作。

(1)甲图方框所示地区某季节的气温分布如图乙所示,试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该地地形特点。

材料二:我国东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某品牌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

(2)分析该品牌旅游鞋厂家产业转移对我国中西部产业承接区的影响。 

(3)提出该鞋厂今后的发展策略。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读“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位置示意图”及“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皖江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述该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

(2)简述苏南某工业园区产值构成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重庆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产业承接转移区。简述该市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区域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环境改变较小    B. 协作条件较好    C. 接近原料产地    D. 地租更加便宜

2.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对南通市的影响主要是(    )

A. 造成产业结构失调,不利于经济发展    B. 造成人口性别比失衡,社会失稳

C. 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    D. 短期内造成部分劳动力失业

 

查看答案

工业区位的选择是多种区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示意我国1985-2005年不同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I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外迁移的趋势,始于( )

A. 1985年

B. 1995年

C. 2000年

D. 2005年

2.导致III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新兴技术产业的引入

B. 国内外的产业转移

C. 产品质量的提升

D. 当地政府的支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