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如下图所示),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在黄道上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从立秋到立冬,惠州市可能出现( )
A. 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B. 日出时刻越来越早
C.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D. 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2.下列节气中,惠州市的正午日影长度最接近且较长的是( )
A. 春分与秋分 B. 大雪与小寒 C. 夏至与冬至 D. 芒种与小暑
对于人类来说,太阳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们看到明亮似圆盘的是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
B. 太阳是地球生命存在和演化的光、热源泉
C. 地球上的一切能源都来自于太阳能
D. 太阳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2.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正确的是( )
A. 黑子活动多的年份降水量也一定多
B. 太阳活动会使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影响
C. 太阳活动会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D. 在拉萨的夜空能清晰地看到太阳活动剧烈时所产生的极光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该类地行星没有生命物质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 水域面积大 B. 大气层太薄 C. 距离太阳近 D. 距离恒星太近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3)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双峰林场又名“中国第一雪乡”,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市张广才岭中段,平均海拔1 200米以上,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最厚处约2米,为我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
中国雪乡的房屋全为纯木结构,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棱”衍生的俗字)有角,非常规范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修建“木刻楞房”时,在地上和墙壁缝隙中填塞苔藓,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起到防风的作用。上图为我国东北局部地区1月份和7月份等温线图和“木刻楞房”景观图。
(1)简述图示区域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中国雪乡降雪量大且时间长的原因。
(3)分析中国雪乡采用“木刻楞房”建筑的自然原因。
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 甲:动力原因 上升 B. 乙:动力原因 上升
C. 甲:热力原因 下沉 D. 乙:热力原因 下沉
2.从气候角度考虑,全年都受到该风带明显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最适宜种植
A. 甘蔗 B. 葡萄 C. 香蕉 D. 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