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M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产业...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M煤炭集团光伏发电产业链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产业链模式图中的①②分别为(    )

A. 粉煤灰、新型建筑材料厂    B. 供气、液化气站

C. 供水、农田灌溉    D. 钢材、轧钢厂

2.下列说法与图示产业链各环节联系相符的是(    )

A. 冬季高效农业大棚光热可直接利用太阳能

B. 热电厂供电供热保障多晶硅厂的生产

C. 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为热电厂直接冷却的水源

D. 太阳能电池板厂的原料都来源于该工业园区

 

1. A 2. B 【解析】 考查循环经济。 1.热电厂燃煤发电会产生粉煤灰(煤渣),可利用粉煤灰作原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达到废弃物的再利用。 2.冬季太阳辐射弱,此时高效农业大棚可利用热电厂的废弃热水提高大棚的温度,A错误;由图示产业链流程可知B 项正确;热电厂不是核电站,不需冷却水源,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可为热电厂提供大量加热以产生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的水源,C错误;太阳能电池板厂的原料来源于多晶硅生产厂,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鱼鳞坑工程是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减少坡面侵蚀,因俯视形状看超来像鱼的鳞片一样,所以叫鱼鳞坑(左图),右图是坡面径流侵蚀强度与坡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①拦截坡面径流,沉淀泥沙  ②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  ③增加水域面积,发展渔业  ④保证植物成活率,营造森林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2.工程建成后对坡下河流的影响是(   )

A. 含沙量减小    B. 河床抬升加快    C. 径流量增加    D. 径流季节变化变大

3.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 坡面径流流速小    B. 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C. 降水量减小,且强度小    D.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查看答案

世界森林的减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下图为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    B. 亚寒带针叶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

B. 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C. 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

D. 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

3.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查看答案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 是全面的,但要把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环境建设、发 展特色旅游、促进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西北干旱地区目前开发的主要水源是(    )

A. 冰川融水    B. 河流水    C. 湖泊水    D. 深层地下水

2.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原因是( )

A. 西部地区的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B. 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 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    D. 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3.西北地区的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中期牧区草原出现了垦草一亩,沙 化三亩的现象,其原因是( )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筑沟淤坝

 

查看答案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图a是我国某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图b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有明确的界限    B.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图a所示区域在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中的(   )

A.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    B. 青藏高寒区

C. 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

3.图b中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A. 土壤    B. 地形    C. 热量    D. 水源

 

查看答案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   )

A. 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    B. 边界具有确定性

C. 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D. 区域内部无差异

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条件变化    B. 水分条件变化

C. 地势高低差异    D. 农业类型差异

3.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   )

A. 横断山区的高山草甸    B. 南岭山区的阔叶林带

C. 云贵地区的喀斯特盆地    D. 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