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的减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下图为1990—2000年、2001—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森林面积的净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近几十年世界森林植被减少最多的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 B. 亚寒带针叶林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2.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部分地区森林面积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
B. 虽然世界森林面积减小的速度正在不断下降,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C. 2001—2010年与1990—2000年相比,各大洲森林面积减小速度均有所下降
D. 森林面积减小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主要因素
3.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小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
A.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 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 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 是全面的,但要把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放在突出位置,做到生态环境建设、发 展特色旅游、促进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西北干旱地区目前开发的主要水源是( )
A. 冰川融水 B. 河流水 C. 湖泊水 D. 深层地下水
2.引起西部地区沙漠化进程速度快的自然原因是( )
A. 西部地区的耕作与放牧的粗放 B. 远离海洋,降水少,风蚀严重
C. 西部地区易发生虫害和鼠害 D. 西部地区毁林和开垦草原现象严重
3.西北地区的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70 年代中期牧区草原出现了垦草一亩,沙 化三亩的现象,其原因是( )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筑沟淤坝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图a是我国某省年等降水量分布图,图b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有明确的界限 B. 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 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D.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2.图a所示区域在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中的( )
A. 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 B. 青藏高寒区
C. 北方地区 D. 南方地区
3.图b中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 )
A. 土壤 B. 地形 C. 热量 D. 水源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古代按照土壤颜色划分的五个区域( )
A. 与实际土壤类型分布一致 B. 边界具有确定性
C. 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D. 区域内部无差异
2.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条件变化 B. 水分条件变化
C. 地势高低差异 D. 农业类型差异
3.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 )
A. 横断山区的高山草甸 B. 南岭山区的阔叶林带
C. 云贵地区的喀斯特盆地 D. 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贝齐布卡河口是水冲玛瑙的知名产地(如下图),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月-10月,某地理考察队为了探究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经甲城到达图阿马西纳。在考察途中,考察队发现途径甲城前后所见植被景观差异明显。
(1)说明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
(2)分析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原石采集有明显季节性的原因。
(3)指出考察队从甲地到图阿马西纳所见典型植被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伦古湖为成水湖。上世纪60年代后,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由于湖面下降,湖滨的沼泽面积逐渐减少,沙堤、沙滩面积日渐增加。为缓解乌伦古湖进一步萎缩,当地人们挖穿了乌伦古湖与额尔齐斯河的分水岭,引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下为乌伦古湖位置示意图及阿勒泰水文站资料图。
(1)分析阿勒泰水文站5月~8月径流量变化的自然原因。
(2)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3)当地调额尔齐斯河河水补给乌伦古湖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