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题文)在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中,恐龙绝迹于( ) A. 太古代末期 B. 元古代...

(题文)在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中,恐龙绝迹于(    )

A. 太古代末期    B. 元古代末期

C. 古生代末期    D. 中生代末期

 

D 【解析】 在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中,恐龙绝迹于中生代末期,D对。太古代末期是动物孕育、萌芽、发展的初期阶段,A错。元古代末期,海生无脊椎动物刚出现,B错。古生代末期是两栖动物时代,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最近发表在PNAS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人类仅占生物量的0.01%,但人类文明诞生至今却毁灭了83%的野生动物和一半的植物。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是(    )

①古生代末期    ②中生代末期    ③新生代末期    ④侏罗纪末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到破坏有关

C.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 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查看答案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所在地区与图2中B所在地区纬度位置大体一致,但自然景观有很大差异,试分析原因。

(2)左图中C所在区域为何种农业地域类型?试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优点。

(3)右图中D所在地区为何种农业地域类型?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享有国家财政补贴的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并且基本面向国内市场。下表为我国2010年奶牛养殖区域牛奶产量及其所占比例统计表,下图示意我国1998~2010年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的变化。

(1)从改革开放后到2006年,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我国乳畜业主要分布地区和欧洲乳畜带发展区位的不同点。

(3)根据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总产量变化图,说出我国乳畜业发展所具有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太平洋周边区域图,图中AB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AB   (晨或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地球上区时属今天的经度范围由  经线向东到      经线。

2PQ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简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           

3)旧金山、诺福克两城市中,   市气候海洋性较强,   市沿岸附近海洋有寒流流经。

4)图中AB两地主要的共同农业地域类型       ,与A地比,B地发展该农业地域类型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