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示意图。

(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采用的一种工程。图中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

(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1) (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 (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 (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 【解析】 试题 (1)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注意其关键点即可; (2)注意抓住“水”“沙”二字分析,“水”多的原因需要考虑水的来源,“沙”多主要考虑含沙量的大小,从影响含沙量增大的原因分析; (3)本题的分析一般都考虑到水的减少,易漏掉地上河的形成条件极其影响; (4)(5)注意分析要点的全面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的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请判断: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________地区,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在A、B、C三种水源补给形式中,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________,最稳定可靠的补给是________。(填字母)

(5)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C这种河流补给形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海区丰富渔业资源的形成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

(3)A为水循环中的________,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查看答案

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 青海湖流域图。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布塔河的水文特征。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 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地球内部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    D.太阳辐射

2.下列实现着图中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                B.

C.                D.

4.关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用之不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