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 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地球内部 B.地球的重力能
C.天体之间的引力 D.太阳辐射
2.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4.关于水循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使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
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D.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用之不竭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工作。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一块海绵,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海绵城市水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1.海绵城市的小区路面采用可透水砖,这种做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①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③减轻城市内涝
④保护耕地资源,降低制砖成本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图示地理事物的主要作用是( )
A. 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B. 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增强排水防涝能力
C. 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
D. 城市小区的绿色屋顶、拦水坝可以增加蒸发量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一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以下三题。
1.能正确反映陆地内循环的是( )
A. g→b→c→d
B. a→b→c→d
C. f→a→c→e
D. g→e→f→a
2.水循环对图示地区除提供水资源外,还直接提供的资源有( )
A. 土壤
B. 水能
C. 潮汐
D. 波浪
3.若图示地区的纬度在40°~60°之间,则陆地上的降水主要为( )
①对流雨
②地形雨
③台风雨
④锋面气旋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 ①地 B. ②地 C. ③ 地 D. 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