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沙岛附近最为集中(如下左图,黑色区域为水域),西岸布哈河河口三角洲也有分布(如下右图),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青海湖东岸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    B. 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有关

C. 沙丘东坡缓西坡陡    D. 沙丘向湖心移动

2.据图推测,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因素有

①西北风   ②湖陆风    ③地壳隆起   ④河流   ⑤地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3.推测近年来青海湖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

A. 气候干旱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1. A 2. C 3. B 【解析】 1.根据材料,青海湖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东岸沙丘的沙源来自河湖沉积物,A正确。湖泊东部没有河流注入,沙丘的形成与流水堆积作用无关,B错误。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西坡是迎风坡,坡度缓,沙丘东坡是北风坡,坡度陡,C错误。沙丘向湖岸移动,D错误。 2.据图推测,图示西岸沙丘的西北部有黑山阻挡西北风,西北风不是影响青海湖西岸沙丘形成的因素,①错。地形是,⑤对。湖陆风中湖风吹向陆地,将湖泊中泥沙吹上岸边堆积形成,②有关。地壳隆起影响整体区域,不仅影响西岸,③错。河流携带泥沙沉积,是主要沙源,④对。 C对,A、B、D错。 3.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主要人类活动是利用草场资源放牧。区域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青海湖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人为原因过度放牧,B对。气候干旱不是近年来的特点,A错。高原上以牧业为主,没有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问题,C、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①②③分别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全球不同纬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曲线③分布规律最直接的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海陆位置    D. 地形

2.曲线③在北纬50°-60°数值明显小于南半球同纬度,主要原因是

A. 北半球大陆性强,冬季气温低,导致年均温低

B. 北半球该纬度范围山体普遍偏低,导致雪线低

C.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受大陆气团影响,降水少

D. 南半球西风漂流规模大,温度低,受其影响降水少,导致雪线高

3.曲线①在南北纬30°附近数值较大,原因是

A. 两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导致气温较高

B.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稀少,导致雪线偏高

C. 信风带由海洋带来充足水汽,导致降水增加

D. 山麓基带为热带沙漠带,气温高,导致雪线高

 

查看答案

秋台风通常是指9月-11月生成的台风。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以上),破坏更大。2018年9月16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山竹”就是典型的秋台风。下左图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下右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A. 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B. 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C. 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D. 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2.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

②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北

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

④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段被称为河曲或蛇曲,通常形成于地势相对平坦,河流落差不大的草原、湿地等区域。图为长江上游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了 另类的蛇曲之美。目前通天河已经规划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调水枢纽——侧方水库,该水库位于青海省称多县境内的通天河干流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A. 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    B. 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

C. 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更强    D. 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2.通天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

A. 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流水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B. 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 地壳稳定——通天河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

D. 通天河河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

3.侧方水库的建成蓄水对通天河流域的影响有

A. 库区水位的季节变化变大    B. 玉树以下河段的河流输沙量明显上升

C. 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破坏蛇曲景观    D. 库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减少

 

查看答案

湖泊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叶绿素是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分,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浮游植物门类都含有的叶绿素类型,因此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成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下图是2012-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某湖泊不同区域的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曲线。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该湖泊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 7月该湖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    B. 北部湖区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南部湖区

C. 湖心区水体富营养化季节变化小    D. 冬季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空间差异大

2.根据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推测该湖区周围的人类活动集中分布于

A. 西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南部地区    D. 北部地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季叶绿素a含量高是因为水温高,利于藻类繁殖

②夏季风导致藻类植物漂向北部使北部湖区叶绿素a含量高

③疏通河道,增加湖水流动性可有效缓解湖泊富营养化

④扩大湖泊水产养殖规模,既可缓解湖泊富营养化,又可增加经济收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气温在垂直方向的变化一般分两种情况,有水汽凝结时遵循湿绝热变化规律,无水汽凝结时遵循干绝热变化规律,湿绝热变化过程中随着水汽凝结会有热量的释放,导致其气温垂直递减率偏低。图为某山体两个坡向气温垂直分布理论模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图表的判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a反映的是湿绝热变化规律

B. 曲线b现象一般出现在迎风坡

C. 曲线a①至②区间的变化是因为水汽蒸发吸热导致

D. 500m以上,海拔越高,两个坡向气温差异越大

2.在海拔1000m处,两个坡向的气温差异最接近

A. 5℃    B. 9℃    C. 14℃    D. 19℃

3.下列地理现象,与曲线b无关的是

A. 华北平原的干热风    B. 大分水岭西侧草原植被

C. 金沙江干热河谷    D. 天山南麓的绿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