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a、b省区分别是
A. 内蒙古、江苏 B. 广西、黑龙江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2.a省区水稻等粮食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其原因不可能是
A. 花卉、蔬菜等种植增多 B. 生态退耕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C.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落后 D.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上海市既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下图是我国四省区人口密度与棉花产量关系组合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
A. 新疆-四川-西藏-山东
B. 河北-新疆-青海-四川
C. 浙江-吉林-湖北-北京
D. 安徽-重庆-新疆-河南
2.①②两省区位于我国两大主要的棉花产区,②省区的棉花质量最高,其原因是
A.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B. 海拔高,光照充足
C. 距海遥远,降水稀少,光热条件好
D. 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下图所示右侧圆形区域是左图P区域的放大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P地形区名称及成因分别是
A. 华北平原;流水沉积 B. 华北平原;风力沉积
C. 黄土高原;流水沉积 D.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2.P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分别是
A.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流水沉积 B. 地势较高,开阔平整;风力沉积
C.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侵蚀 D. 地表崎岖,岩石裸露;风力侵蚀
3.图中甲、乙、丙代表黄河流域拥有的能源资源,从甲至丙依次是
A. 水能、煤炭、石油 B. 煤炭、水能、石油
C. 煤炭、石油、水能 D. 太阳能、风能、煤炭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
B. 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
C. 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棉花
D.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发达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三角洲的水稻土肥沃,而松嫩平原的黑土贫瘠
B. 长江三角洲水热条件的组合要优于松嫩平原
C.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均为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相差无几
D. 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而松嫩平原矿产资源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