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判断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分析图示地区2012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简述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型。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变化:林地减少,耕地增加。影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解析】 整体该组试题以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聚落的区位因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试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知识面广,同时侧重对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1)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A、B两处分别位于河流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两地外力作用的类型不同造成两地河谷形态的差异。 (2)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碎屑物质因流速减缓而沉积形成冲积扇。 (3)结合图例可知,该地农业类型的变化主要是林地、草地转变成耕地。随着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加大,使得上游山区河谷纵横,下游地区泥沙沉积,河床变浅。 (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聚落沿公路线分布,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经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A. 呈多边形 B. 呈带状 C. 呈环形 D. 呈团状

2.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A. 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 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 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 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网
A.      B.       C.       D.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查看答案

7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读图完成12~13题。

1.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侵蚀作用    B. 堆积作用    C. 地壳上升    D. 火山喷发

 

查看答案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下列小题。

1.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 侧蚀作用明显    B. 受断层的制约    C.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 河流下蚀作用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 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 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 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中AB段河流(  )

A. 由西北流向东南    B. 由东流向西

C. 水位A处低于B处    D. 不能确定

2.关于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 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 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 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