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湖沙漠由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湖泊组成,沙源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湖沙漠由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湖泊组成,沙源主要是来自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该沙漠所在地区最大风频为东南风,但该沙漠却以每年 20m 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左图示意千湖沙漠的位置,右图示意圣路易斯市降水的逐月分配。

(1)说明千湖沙漠在东南风影响下难以西扩的原因。

(2)指出每年千湖沙漠主要扩张的时间段(上半年或下半年),并分析该时间段沙漠扩张的原 因。

(3)判断哪条河流(a 河、b 河或 c 河)输送的泥沙对千湖沙漠扩张贡献最大,并简述判断依据。

 

(1)位于赤道附近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风力较弱;周围地区植被茂密;沙子湿度较大,不易起沙。 (2)上半年。上半年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输沙量大;近海大陆架宽浅。 (3)B河。依据:河口泥沙的搬运能力主要是洋流。根据洋流的流向可得B河的泥沙受洋流影响搬运到千湖沙漠沿岸沉积。 【解析】 (1)该地位于赤道附近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风力较弱,吹沙移动的力量小。周围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密。区域内年降水量较多,沙子湿度较大,不易起沙。所以难以西扩展。 (2)根据图示降水量分布情况,上半年降水量大,入海径流量大,输送入海的沙量大。近海大陆架宽浅,沙源较充足。千湖沙漠主要扩张的时间段是上半年。 (3) 河口泥沙的搬运力主要是洋流。根据洋流流向可知,b河的泥沙受洋流影响搬运到千湖沙漠沿岸沉积,成为千湖沙漠的主要沙源。a河流程短,流量小。c河洋流方向不能携带泥沙到千湖沙漠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美洲秘鲁国及周边地图

材料二   秘鲁首都利马全年干旱少雨,以“无雨之城”闻名世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淡水湖,湖的四周雪峰环抱,有 25 条河流流入的的喀喀湖,湖面海拔达 3821千米,面积约为 8300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 140—180 米,平均水温 13℃。的的喀喀湖处于 内陆而不冻,海拔高而不冻。

(1)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城”的主要原因。

(2)分析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冻的主要原因。

(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4)推测秘鲁矿产由山区运到海港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 2 点理由。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 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洋流 D. 人类活

 

查看答案

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

C. 夏季风    D. 人类活动

2.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 “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 “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 “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 “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查看答案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 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    )

A.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 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D. 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2.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则(   )

A. 热力环流的方向整日不变    B. 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 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 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3.下列图中与 15:00 水库东西两侧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烧芭”是印尼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燃烧时常 常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下图为某月 10 日东南亚局部地区烟雾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情况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 1 月    B. 3 月    C. 6 月    D. 11 月

2.“烧芭”对新加坡造成的影响有(    )

A. 破坏生态环境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水土流失加剧    D. 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