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

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读“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示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集约化程度高

B. 大规模商品生产

C. 生态混合型农业

D. 密集型商品农业

2.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  )

①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 ②大水漫灌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 ③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 ④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 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 ③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B 2.C 3.D 【解析】 1.由材料“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可知,图示农业生产模式集约化程度高;图示农业既种植花卉和蔬菜,又饲养猪,为生态混合型农业;从图中看花卉、蔬菜、畜产品都面向市场,说明为密集型商品农业;只有千头猪,生产规模不大,B不正确。 2.随着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我国垦荒不明显;小农经营,精耕细作,粮食单产高;环境代价太高指的是大水漫灌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和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C正确。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差别大,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D正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自家庭院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塑料大棚系统、沼气池系统、猪舍厕所系统、庭院园田系统和居民组成。下图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百分比)。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的主要目的是(  )

A. 节约庭院地面有限的空间

B. 利于夏季猪舍内的通风

C. 为大棚提供充足的肥料

D. 方便处理猪舍粪便

2.大棚式养猪(猪舍置于大棚内)适用的地区和季节主要是(  )

A. 北方 夏季

B. 北方 冬季

C. 南方 夏季

D. 南方 冬季

3.该庭院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

A. 塑料大棚系统

B. 沼气池系统

C. 猪舍厕所系统

D. 庭院园田系统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⑤分别是(    )

A. 草原沙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区

B. 水土保持区、草原沙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区、石漠化防治区

C. 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沙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区、石漠化防治区

D. 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沙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区

2.有关图中④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错误的是(    )

A. 碳酸盐岩易被淋溶,成土缓慢    B. 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C. 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    D. 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查看答案

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指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水质量(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撑能力。当水质量承载力大于1时,说明水质量承载状况超出水质量最大承载能力,水质量趋向变差。河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与水质量承载力有密切的关系。下图为“2006~2009年赣江流域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总氮

B. 总磷

C. 径流量

D. 化学需氧量

2.提高赣江流域水质的主要途径有(  )

①压缩资源型产业规模 ②推广“处方”农业 ③加强污水防治力度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只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其中“产出”是指企业生产或经济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投入”是指企业生产或经济体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及它们所造成的环境负荷。读“2011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的国际比较表”(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人均GDP

(美元)

人均生态足迹(全球公顷)

人均生态足迹排名 

生态效率(美元/全球公顷)

生态效率排名

第三产业比重(%)

荷兰

46309

4.45

8

10407

1

75.9

德国

41730

4.37

9

9549

2

68.7

美国

49746

6.76

2

7359

9

78.1

日本

34295

3.80

15

9025

5

72.7

墨西哥

16392

2.39

23

6858

12

60.3

中国

10006

2.49

21

4019

24

44.3

 

 

1.据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收入国家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均生态足迹

B. 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生态效率也越高

C. 生态足迹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资源数量、物质生活水平

D. 人均生态足迹越高越有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效率的合理途径有(  )

A. 增加高耗能工业的比重,适当提高能源价格

B. 大力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 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合作

D. 限制资源、能源开发,减轻环境负荷

 

查看答案

贝丁顿社区位于伦敦西南。为减少建筑热损失,建筑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等,使这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下图示意贝丁顿社区能源循环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当地气候(  )

A. 冬季阴冷潮湿

B. 夏季寒凉干燥

C. 气温年较差大

D. 降水年际变化显著

2.符合社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有效措施是(  )

A. 屋顶种植景观植物

B. 建筑设置隔热层

C. 控制居民生活用电

D. 社区栽种速生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