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三角经济圈”是指重庆联合西安和成都,建立以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为核心的西部地区大经济实体。其区域大致包括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20~30万平方公里,包含约50座城市。

材料二 我国“长三角经济圈”与“西三角经济圈”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与“长三角经济圈”比较,简述“西三角经济圈”工业发展的优势区位。

(3)目前,“西三角经济圈”内建设了多条客运专线,简述客运专线对“西三角经济圈”的积极影响。

(4)西安是关中城市群的核心,简述其在“西三角经济圈”发展中的优势条件。

 

(1)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充足。地形:位于四川盆地内,北部有山脉阻挡,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冻害小;且处于成都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种植业。土壤:紫色土壤,费力高。水源: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2)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 (3)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加速人员流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4)处于陇海铁路干线上,交通便利;省内及周边地区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聚集着一大批科研院所和大中院校,科研力量雄厚;六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工业基础好等等 【解析】 (1)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方面来分析。 (2)工业发展区位优势应从资源、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市场等主面来分析。 (3)试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影响,主要有完善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加速人员流通,促进文化交流;加强地区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4)城市的区位优势应从交通、资源、科技、工业基础等方面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7年5月31日,采用中国国铁一级标准建成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时速120千米,取代了100多年前由英国修建的时速不到4千米的陈旧铁路,成为连接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的快捷通道。正如该国交通和基建部预测的那样,每修筑一千米铁路,肯尼亚就获得了60个就业机会,铁路建成后每年GDP也将因此增长1.5%。如图示意肯尼亚位置和蒙内铁路。

材料二蒙巴萨是肯尼亚第二大城市,东临印度洋,早在Il世纪就由阿拉伯人建为重要商港,现发展为全国重要工商业中心和最大海港。

(1)简述蒙内铁路的修建为肯尼亚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2)分析蒙巴萨港成为肯尼亚最大海港的区位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槟榔喜高温多雨,当气温低于5℃时植株开始出现寒害,要求降水充足且分布均匀,忌积水。微风有利于花粉的传播,但强风则对槟榔有害。海南岛是我国槟榔主产区(图甲),槟榔是海南省的第二大经济作物。

材料二:近几年,“海南槟榔湖南生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海南人要吃到加工的槟榔制品基本来自于湖南。在我国,槟榔消费主要集中在海南、湖南、湖北、广东和上海等地。

材料三:海南岛2017年1—12月接待旅游人数统计(见图乙)

(1)从自然角度分析该地种植槟榔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比较湖南和海南发展槟榔加工业的条件。

(3)海南岛2017年接待旅游人数较多是哪两个季节?并分析成因。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题。

1.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

A. 生态农业    B. 订单农业    C. 有机农业    D. 精准农业

2.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 东北森林地区;利用林区经济发展    B. 华北平原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C. 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D. 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3.该地农民使用朝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A. 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 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 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表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绝不动摇,努力实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想。完成下列题。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人口众多,素质低    B. 地大物博,资源总量丰富

C. 深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影响    D. 人口结构不合理

2.下列符合“美丽中国”思想的是

A. 大力倡导购买小汽车    B. 鼓励野外聚餐

C. 建立“河长制”    D. 继续支持钢铁企业扩大产能

 

查看答案

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

B. 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

C. 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

D. 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增加

2.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控制经济增长速度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