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题文)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定结(藏语意为长在水中的地方)湿地,年...

(题文)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定结(藏语意为长在水中的地方)湿地,年降水量236.2毫米,生长着至少40余种珍稀物种,是隐秘的后藏湿地王国。

材料二 被称为“软黄金”的虫草(冬虫夏草)是一种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西藏虫草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41%,每年夏季,数以万计的“大军”进入青藏高原掠夺性采挖虫草。下图为青藏高原局部地区示意图。

(1)指出河流a段和c段汛期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简述掠夺性采挖虫草对青藏高原环境的影响。

 

(1)夏季。a段(流经青藏高原,)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温度高,冰雪融化量大。c段流经(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 (2)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掠夺性采挖虫草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废弃物污染,导致环境恶化。 【解析】 试题 (1)a段流经青藏高原,河流补给方式主要为冰雪融水,夏季温度高,融化量最大,所以汛期为夏季;c段流经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降水较多,本段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 (2)地势的特征在描述时一般为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地市的倾斜方向等;湿地的成因主要从地势较低,排水不畅;海拔高(纬度高),蒸发弱;本地降水多或者河流附近有渗水来分析。 (3)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再大肆破坏植被的话会造成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并且一旦形成问题,恢复起来就非常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盐按照原料来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A. 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B. 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C. 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D. 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2.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B. 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C. 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D. 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3.四川井矿盐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四川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A. 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B. 在潮湿气候带更有利于井盐矿的形成

C. 岩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D. 宽缓的向斜、低背斜区等地势较低处沉积作用强

 

查看答案

读中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面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省级行政区是

A. 沪、苏    B. 浙、闽

C. 京、冀    D. 黑、内蒙古

2.造成我国某些省区人均耕地低于警戒线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人口    B. 水源

C. 气候    D. 植被

3.目前导致我国沿海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毁耕    B. 海平面上升淹耕

C. 城市建设占耕    D. 发展乳畜业侵耕

 

查看答案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

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查看答案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月,中国首次在南海海域的可燃冰试采成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角度,可燃冰属于

A. 水资源    B. 气候资源    C. 矿产资源    D. 土地资源

2.我国陆地可燃冰分布区主要集中在

A. 江南丘陵    B. 云贵高原    C. 四川盆地    D. 青藏高原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

A. 北京时间8点    B. 北京时间11点

C. 北京时间14点    D. 北京时间17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