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阳辐射地区分布不均匀,其影响主要因素有三个:...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阳辐射地区分布不均匀,其影响主要因素有三个:纬度(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地势、天气状况。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三: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日总辐射量分布图(单位:千焦/平方米·日)。

(1)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说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最少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原因

(2)结合读材料一与材料二,说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最多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原因

(3)读材料三,试简述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日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4)结合材料三,分析6月份高低纬度间大气上界的太阳日总辐射量相差不大的原因。

 

(1)四川盆地 原因: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②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段,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则年太阳辐射量分布最少。 (2)青藏高原 原因:①纬度相对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太阳辐射想多较多。②该地海拔较高,大气稀薄,晴天较多,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纬度:从低纬度向高伟递减 时间:夏季多余其他季节(6月最高,3-6月递增,6-9月递减)。 (4)6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件,低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高纬度区虽然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比低纬小,但昼较长,因此太阳辐射总量与低纬相差不大。 【解析】 (1)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原因主要从地形和天气进行分析;(2)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原因:可从纬度和地形进行分析。 (3),图示中有两个坐标轴,一是纬度变化,一是时间变化,因此分布规律应为两方面,一是纬度分布规律,一是时间分布规律,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变化,可确定具体分布规律。 (4)太阳日总辐射量的大小受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共同影响,可逐一分析低纬和高纬地区两要素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行星带位于图中哪两颗行星之间(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2.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B. 表面为非固态

C. 自身能发光    D. 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

3.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早晨的金星称为“启明星”,黄昏的金星则称为“长庚星”。金星自转方向为由东向西。在金星上看太阳是(   )

A. 东升西落    B. 直升直落    C. 西升东落    D. 不见太阳

 

查看答案

下图为八颗行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

A.     B.     C.     D.

2.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①行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A. 地球上的陆地将会被水淹没    B. 地表生命将不复存在

C. 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 地球上将冰天雪地

 

查看答案

如图是我国西南部分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 2900    B. 3100    C. 3200    D. 3400

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副热带高压    B. 地形地势    C. 纬度位置    D. 西南季风

 

查看答案

下图为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的经纬度是(  )

A. 20°E,40°N    B. 40°E,20°N    C. 20°W,40°S    D. 40°W,20°S

2.乙地位于丙地的(  )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查看答案

甲、乙两地同在30°N纬线上,甲地的经度是20°E,乙地的经度是20°W,则甲地在乙地

A. 正南    B. 正北    C. 正东    D. 正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