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1. C 2. A 3. D 【解析】 试题 1. 2. 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红水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与贵州省交界处,是我国水电开发、防洪及航运规划中的重点河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批准红水河梯级开发方案以来,红水河全河段建设了多座梯级水电站。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红水河    (  )

①水量大

②多宽谷

③水流湍急

④有结冰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与龙滩水电站相比,大藤峡水电站    (  )

A. 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距离更远

B. 海拔更高

C. 与上一级水电站的落差更大

D. 距离主要电力市场更近

3.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    (  )

A. 形成了多处库区,库区两岸冲刷力会明显增强

B. 开发后的河流将成为沟通川、桂、粤三省级行政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C. 对减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作用

D. 对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里戈壁无草木,祁连山下绿洲多”。祁连山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被誉为河西走麻的“母亲山”,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制种业在河西走廊绿洲上迅速发展,河西走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制种基地

材料二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良种,种子在收获后需脱水千燥以方便存储运输。为保证种子纯度,制种地块必须进行隔离。下图为甘肃河西走廊制种基地分布示意图

(1)祁连山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试说明其成因。

(2)分析该区域绿洲成为我国制种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3)简述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松嫩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为全国农业开发区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0毫米,蒸发量达1340毫米。但是,境内有8条主要江河,大小700多个泡沼,一派“水乡”景观(如图),被人们称为“旱地之泽”。据地质考察,第四纪晩更新世前,该地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后来随着松辽分水岭的隆起和大量黏质泥沙沉积淤填,大湖逐渐消亡。

材料二 作为遗存湖泊之一的查干湖面积达300多平方千米,湖滨沼泽约70平方千米,湖内有芦苇沼泽100平方千米,周围有连片分布的草原,湖水补给主要依赖于引松(松花江)道和湖区大气降水。查干湖年产鱼量达6000吨,单网捕获量可达20多万斤。查干湖凿冰冬捕,是一种古老的渔猎方式,极具神秘色彩,吸引了大量游客。

(1)说出查干湖发展渔业的优势条件。

(2)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

(3)有人认为,白城的“水乡”景观会很快消失。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如图),气候属于大陆性气候,在该国中东部地区形成许多沙漠和盐沼。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位于中北部的卡维尔盐沼,多泥沼洼地,荒无人烟,面积达77000平方千米里

(1)简述该国的地形特征。

(2)简要分析卡维尔盐沼的形成原因。

 

查看答案

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其流域分为东西二部分:西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为关中平原区。甲图示意渭河水系,乙图示意不同年份渭河下游某监测点与渭河中心线最近距离的变化态势,监测点位于现在渭河南岸某固定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探测发现,渭河下游(咸阳以下)两岸沉积物质组成有明显差异,南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北岸。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干流的南侧

A. 地势起伏更大    B. 年降水量更大

C. 支流数量更多    D. 植被覆盖率更高

2.公元700-2000年,渭河北岸地区侵蚀、淤积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A. 持续淤积,偶有侵蚀    B. 持续侵蚀,偶有淤积

C. 先侵蚀,后淤积    D. 先淤积,后侵蚀

3.公元1700-1900年间,监测点附近下列情况可信的是

①秦岭北麓植被人为破坏较严重

②处于暖干气候期

③秦岭断块处于剧烈上升期

④渭河流速加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